[发明专利]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48738.9 | 申请日: | 200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际辉;李鹏;叶淑红;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 |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富含 共轭 油酸 酸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食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酸奶 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酸奶,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 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 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 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共轭亚油酸是含有共轭双键的一系列十八碳二烯酸,是由必需脂肪 酸亚油酸衍生的共轭双烯的多种位置与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共轭亚油酸 双键在碳链上有多种位置及排列方式,包括8-10,9-10,10-12和11-13 等,每种位置上又存在顺顺(cis-cis),顺反(cis-trans),反顺(trans-cis) 和反反(trans-trans)4种构象,因此共轭亚油酸的种类十分丰富。其中 顺-9,反-11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两种异构体被证实具有很强的 生理活性,前者是与人类和动物营养最为相关的,存在于瘤胃动物来源 的食品中,被称为瘤胃酸,具有抗癌作用,后者具有减肥的功效。
目前共轭亚油酸牛奶的生产方法一是在奶牛饲养时就添加含有共轭 亚油酸的饲料,这种共轭亚油酸虽然是通过奶牛天然生成,但是生产周 期长、成本高、奶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低。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在制备酸 奶工艺中加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共轭亚油酸,此工艺流程复杂,需要 对传统酸奶工艺进行较大改动,并且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共轭亚油酸, 由于异构体复杂,对人体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还有待研究。
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微生物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报道,表明各种细菌产 生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组成较单一,与天然食物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组成 相似,无毒副作用,有利于产品开发应用。乳酸菌是其中的代表,乳酸 菌具有将游离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功能特性,且无毒、无害、易 于培养。目前,国内外有关乳酸菌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尚处在菌种筛 选和转化条件研究阶段,因此研究获得具有较高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 酸能力的乳酸菌,并将其应用于功能性乳制品生产中,提高(或强化)乳品 中共轭亚油酸的水平,能够拓宽乳品的功能性,形成新一类的功能性乳 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共轭亚油酸含量高的酸奶,并提供工艺 简单、易于工业化开发的共轭亚油酸酸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富含共轭 亚油酸酸奶,以鲜牛奶、糖、亚油酸为底物,通过菌种生物转化技术制 备酸奶,其底物的组分为:
鲜牛奶 85-95%
糖 5-15%
亚油酸 0.055-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物 转化技术所使用的菌种为: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 及双歧杆菌。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 生物转化技术所使用的菌种: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 菌及双歧杆菌,其配比为:1∶1∶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富含共轭亚油酸酸奶制备方法一优选技术方案, 酸奶的制备工艺为:
(1)将鲜牛奶预热至50~60℃,加糖溶解过滤,并且加入经过 0.22μm滤膜过滤的亚油酸,由均质机均质;
(2)将均质后的溶液,85℃灭菌5min或95℃灭菌15s;
(3)将灭菌后的溶液,用冰水冷却至10~40℃接种,接种量为2%~ 6%;
(4)将上述溶液在35℃~45℃发酵2~4h;
(5)当上述溶液酸度达到80~90°T、pH4~5停止发酵,冷却后 经0~5℃、10~12h后熟制成成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具有了酸奶所有优点的同时增加了共轭亚油酸的功效,成为了好 上加好的保健品。每天在摄入酸奶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共轭亚油酸,起 到了多种功效,可谓一举多得。
2、引入新的菌种:在常规生产酸奶的菌种的基础上添加了能够高产 共轭亚油酸的菌种,不仅不影响酸奶的品质,而且在多菌种的协调配合 下更容易维护人体微生态环境,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