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内衬的地下结构墙的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7735.3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蓉峰;徐宝康;徐军彪;马惠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29/16;E02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衬 地下 结构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内衬的地下结构墙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日趋增多,而上海地区由于它的软弱地质条件和相邻建筑物较为密集以及地下管线复杂等原因,许多建筑的深基础施工都要做基坑围护处理。目前现浇地下连续墙技术应用普遍,在施工方面能适应不同形状地下构筑物的要求,具有施工噪声小、无震动挤压、施工作业程序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及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由于它是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病,例如:1.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夹泥,且钢筋上沾满泥浆,握裹力低,所以墙身质量难以保证,易引起墙面的无规则渗水;2.当土层软弱或为砂性土时,如果泥浆护壁处理不当,槽壁存在坍塌问题,墙面的平整度难以控制;3.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建筑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需在墙体内侧设置内衬墙共同受力,满足抗渗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内衬的地下结构墙的施工工艺。本发明设计无内衬的地下结构墙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步骤组成:(1)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预制,(2)地下结构墙墙板的运输,(3)地下结构墙的成槽、吊装,(4)地下结构墙墙段间的接头桩施工,(5)地下结构墙墙趾、墙缝处理。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预制为,地面砼底模,测量放样,验收后铺隔离薄膜、绑扎钢筋,在结构底板上内孔填充泡沫塑料,安装插筋、接驳器、止水片、注浆管、测斜管及其它预埋件,安装墙侧模,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浇内孔底以下砼,结构底板以下内孔安装橡胶气囊,内孔侧向、顶板浇砼,板面抹光,待砼凝固抽出橡胶气囊后板封孔,砼养护。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板的运输为,根据墙板装载后车组的长、宽、高,结合行走道路的路面纵、横坡度、路面的转弯半径,制定运输线路,在运输过程中,墙板应用托架及钢丝绳紧固器固定牢,托架位置与墙板水平就位吊点位置一致。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地下结构墙的成槽、吊装为,先转角幅的地下结构墙,然后再直线幅的顺序,闭合幅宜设在直线墙段上,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500,成槽深度大于设计要求100~200mm,槽底回填碎石高出墙段埋置底标高50mm,增强墙底承载力。其特征在于:根据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重量、外形尺寸、结构配筋等因素合理选择水平起吊吊点和垂直起吊吊点,利用结构墙墙板上的水平起吊吊点对墙板进行平移,利用结构墙墙板上的垂直起吊吊点对墙板吊装入槽、固定。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段间的接头桩施工为,相邻地下结构墙墙段处的接头,采用灌注桩施工工艺,其深度同结构墙,每幅墙板的两端均采用凹口多边形。其特征在于:在相邻地下结构墙墙段的接头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接头处基坑侧设置有扶柱壁。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趾、墙缝处理为,结构墙墙趾、墙板与槽壁间的间隙采用泥浆置换法,恢复墙底土体承载力、墙体摩阻力。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在地面上进行结构墙墙板的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地下结构墙的吊装入槽并安装拼接,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同时可以连续成槽、吊放结构墙墙板,是一种无内衬、直接作为地下结构的结构墙,可以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节省施工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这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更能保证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般地下结构墙墙段截面形式示意图,
附图2为一般导墙形式示意图,
附图3、4为成槽施工示意图,
附图5、6为地下结构墙墙板吊装施工示意图,
附图7为地下结构墙墙段间的接头施工形式示意图,
图中1为地下结构墙,2为垂直吊点埋件,3导墙,4为预埋铁,5为成槽机,6为成槽机抓斗,7为泥浆液面,8为起重机吊勾,9为灌注桩,10扶柱壁,11遇水膨胀止水条。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使用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1)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预制,(2)地下结构墙墙板的运输,(3)地下结构墙的成槽、吊装,(4)地下结构墙墙段间的接头桩施工,(5)地下结构墙墙趾、墙缝处理。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预制为,地面砼底模,测量放样,验收后铺隔离薄膜、绑扎钢筋,在结构底板上内孔填充泡沫塑料,安装插筋、接驳器、止水片、注浆管、测斜管及其它预埋件,安装墙侧模,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浇内孔底以下砼,结构底板以下内孔安装橡胶气囊,内孔侧向、顶板浇砼,板面抹光,待砼凝固抽出橡胶气囊后板封孔,砼养护。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板的运输为,根据墙板装载后车组的长、宽、高,结合行走道路的路面纵、横坡度、路面的转弯半径,制定运输线路,在运输过程中,墙板应用托架及钢丝绳紧固器固定牢,托架位置与墙板水平就位吊点位置一致。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地下结构墙的成槽、吊装为,先转角幅的地下结构墙,然后再直线幅的顺序,闭合幅宜设在直线墙段上,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500,成槽深度大于设计要求100~200mm,槽底回填碎石高出墙段埋置底标高50mm,增强墙底承载力。其特征在于:根据地下结构墙墙板的重量、外形尺寸、结构配筋等因素合理选择水平起吊吊点和垂直起吊吊点,利用结构墙墙板上的水平起吊吊点对墙板进行平移,利用结构墙墙板上的垂直起吊吊点对墙板吊装入槽、固定。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段间的接头桩施工为,相邻地下结构墙墙段处的接头,采用灌注桩施工工艺,其深度同结构墙,每幅墙板的两端均采用凹口多边形。其特征在于:在相邻地下结构墙墙段的接头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接头处基坑侧设置有扶柱壁。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地下结构墙墙趾、墙缝处理为,结构墙墙趾、墙板与槽壁间的间隙采用泥浆置换法,恢复墙底土体承载力、墙体摩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77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