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47651.X | 申请日: | 200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明;杨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3/672 | 分类号: | C08G63/672;C08K9/04;C08K7/00;C08K3/04;C08L6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弹性体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称取碳纳米管置于烧瓶中,加入由浓硫酸及浓硝酸按体积比3∶1配制成的混酸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80-160℃,磁力搅拌0.5-6h,再经稀释、过滤、洗涤、干燥得羧基化碳纳米管,将羧基化碳纳米管、二氯亚砜及N,N-二甲基甲酰胺置于装有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100℃磁力搅拌24-48h,得酰氯化碳纳米管,加入浓度为40wt%的聚乙二醇甲苯溶液及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90-140℃磁力搅拌24-60h,得聚合物化的碳纳米管;
(2)酯交换: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二醇及第一催化剂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置于带搅拌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控制反应温度为140-205℃,进行酯交换反应;
(3)聚合:待酯交换蒸出理论值92%的甲醇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第二催化剂、热稳定剂及光稳定剂,然后向其中加入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化的碳纳米管,升高温度至240-270℃,调节真空度到40Pa以下进行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4-6h,缩聚结束后控制温度为80℃真空干燥24-48h即得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碳纳米管与混酸溶液的重量比为1∶(100-150),所述步骤(1)中的羧基化碳纳米管、二氯亚砜及N,N-二甲基甲酰胺重量比为1∶(1 00-300)∶(0.5-3),所述步骤(1)中的酰氯化碳纳米管、浓度为40wt%的聚乙二醇甲苯溶液及三乙胺的重量比为1∶(40-200)∶(0.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三乙胺可经分子筛吸附除水,所述步骤(1)中聚乙二醇甲苯溶液可经共沸除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二醇为小分子二醇及聚二醇按重量比为1∶(0.25-1.5)的混合醇,所述的小分子二醇选自1,2-乙二醇、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聚二醇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及二醇的摩尔比≤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第一催化剂选自醋酸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锑类化合物、钛类化合物或锗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醋酸类化合物包括醋酸锌,所述的锡类化合物选自氧化二丁基锡或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锑类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锑,所述的钛类化合物选自二氧化钛或钛酸四正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锗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锗,第一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1‰-1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蒸出甲醇的理论值为加入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摩尔量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醚弹性体/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第二催化剂选自醋酸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锑类化合物、钛类化合物或锗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醋酸类化合物包括醋酸锌,所述的锡类化合物选自氧化二丁基锡或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锑类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锑,所述的钛类化合物选自二氧化钛或钛酸四正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锗类化合物包括二氧化锗,第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1‰-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76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