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7365.3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振彬;陈光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泰医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 | 分类号: | C12N5/07;C12N5/07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微载体培养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兼具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优点,放大容易。目前微载体培养广泛用于培养各种类型细胞,生产疫苗、蛋白质产品,如293细胞、成肌细胞、Vero细胞、CHO细胞。其原理是将微载体加入到培养容器的培养液中,使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同时通过持续搅动使微载体始终保持悬浮状态。
微载体是指直径在60-250μm,能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珠。一般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自Van Wezel用DEAE-SephadexA50研制的第一种微载体问世以来,国际市场上出售的微载体商品的类型已经达十几种以上,包括液体微载体、大孔明胶微载体、聚苯乙烯微载体、PHEMA微载体、甲壳质微载体、聚氨酯泡沫微载体、藻酸盐凝胶微载体以及磁性微载体等。
增大微载体单位体积内表面积(S/F)对细胞的生长非常有利。因此微载体直径一般控制在100-200μm之间。微载体的密度一般为1.03-1.05g/cm2,随着细胞的贴附及生长,密度逐渐增大。
细胞与微载体的相融性,与微载体表面理化性质有关。一般细胞在生理PH值时,表面带负电荷。若微载体带正电荷,则利用静电引力可加快细胞贴壁速度。若微载体带负电荷,因静电斥力使细胞难于黏附贴壁,但培养液中溶有或微载体表面吸附着二价阳离子作为媒介时,则带负电荷的细胞也能贴附。另外,微载体表面光滑时细胞扩展快,表面多孔则扩展慢。
用微载体培养方法进行细胞培养时,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单层生长,微载体颗粒小,质量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营养补给特别是空气补给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会吸附微载体,使其粘附在发酵罐罐体内壁上,或随气泡聚集到出气口,造成出气口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微载体培养方法中微载体质量轻,可供细胞生长的表面积小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细胞培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白点:
步骤1:在细胞培养容器内填充片状纤维载体,加入PBS缓冲液,高压灭菌;
步骤2:排空缓冲液,添加培养液;
步骤3:接种细胞,启动搅拌装置使片状纤维载体处于悬浮状态进行细胞培养。
优选的,所述片状纤维载体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片状纤维载体为圆形,优选直径1.5-6mm。
优选的,所述片状纤维载体厚度为0.2-0.5mm。
本发明所述细胞培养方法利用片状纤维载体作为贴壁细胞或半贴壁细胞的载体,通过搅拌装置的搅拌,使得片状纤维载体悬浮于溶液中,可保证细胞快速良好生长。同时由于片状纤维载体由纤维丝交错而成,在微观上,纤维丝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供细胞生长,可供细胞生长的表面积增大,细胞大部分粘附在纤维载体内部空隙生长。
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细胞培养时,由于片状纤维比较重,进行营养供应产生的气泡不会将其带到培养器壁上或出气口,没有载体的损失,同时保障了营养物质供应的通畅,解决了微载体培养的反应器进行放大培养时细胞营养不充分的问题,放大潜能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点在于:
1.细胞接种量要求仅为最终细胞量的5%-10%。
2.细胞处于三维空间中,细胞生长、代谢环境佳,生长迅速。
3.可以直接往溶液中通气,供氧充分。
4.容易实施连续灌流培养,收获大量代谢产物。
5.放大潜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Marc145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上海日泰CELLIPOWER08 10L
细胞:Marc145细胞
载体:片状纤维载体(40g/L)
培养基:Marc145细胞生物反应器专用培养基(MD900)
血清:小牛血清(8%)
方法:
称取300g本发明所述片状纤维载体(聚乙烯无纺布,圆形,直径1.5mm,厚度为0.2mm),用常规方法洗涤,放入生物反应器中,注入PBS缓冲溶液,原位高压灭菌,降温后,放空PBS溶液,用MD900培养基洗涤片状纤维载体,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泰医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泰医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7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炼炉埋弧渣
- 下一篇:一种烟叶烘烤用微生物制剂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