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6941.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治良;陈清风;郑翰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23/00;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显示 功能 显示装置 及其 背光 模块 | ||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一贯 穿孔,是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括:
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
其中,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 第二区段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延伸,且所述这些第一光源及所述 这些第二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布;
一第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至少一部分 及所述第一光源是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以及
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的至少一部分 及所述第二光源是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
所述第一区段是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自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段弯折以垂 直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光源朝向平行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发光,且具有一 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 的侧边;
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相连接的所述连接段及一光源承载段,所述这些第二 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上;所述第一区段是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 接段并排并相连于一端,所述连接段并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沿所述第二导 光板的所述侧边延伸;
所述第二区段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产生折迭反转使 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夹一角度且以相反面朝向所述第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是设置于 所述光源承载段背向所述第二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光源 承载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
一第一面板,对应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面设置;以及
一第二面板,对应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面设置。
4.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一贯 穿孔,是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括:
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
其中,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 第二区段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延伸,且所述这些第一光源及所述 这些第二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布;
一第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至少一部分 及所述第一光源是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以及
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的至少一部分 及所述第二光源是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
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一面且自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段弯折以垂 直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 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 一导光板的侧边;
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相连接的所述连接段及一光源承载段,所述这些第二 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上;所述第一区段是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 接段并排并相连于一端,所述连接段并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沿所述第二导 光板的所述侧边延伸;
所述第二区段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是以所述第二面 的法线方向为轴产生弯折至少一次,使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为非共 线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二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产生多个次 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69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毒烧伤膏包装瓶无菌化送瓶系统
- 下一篇:隧道圆周灌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