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线接线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44840.1 | 申请日: | 200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4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铭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铭益 |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线相接,是以绞接的方式来为之,然后再于绞接的地方缠绕包覆绝缘胶布;但,该种以绞接来连接电线的方式,不仅施工不方便,且绝缘胶布亦很容易变质失去黏性而脱落,造成使用上的危险。
为改善上述缺点,逐有业者设计出一种接线端子,提供电线以插接的方式来连接固定,例如:我国第200710109779.0号专利申请案;而查,如图1至图3所示,该种接线端子主要包含有一端子盒10,端子盒10内设有一弹簧钢片16与一电流总线17,端子盒10的开放端设有一面板11,面板11上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12、13、14,而于对应电线穿入孔12、13、14的弹簧钢片16上各冲压裁切形成一弹簧舌片21,并使该位置形成一窗口211。
借由上述构造,如图2、图3所示,使用时,先将电线15的线端剥去绝缘表皮,使其裸露一适当长度的导电端18,然后将该导电端18由面板11上的导线穿入孔12插入端子盒10内至定位,电线15的导电端18即可穿过窗口211,而受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顶压,使电线15的导电端18能与电流总线17的自由端171呈紧密接触,进而借由电流总线17的导电,令同样插接于端子盒10内的电线15与电线15间形成连接导电,同时利用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避免电线15的被反向抽离端子盒10;借此,达到电线15与电线15的连接固定。
然而,上述接线端子,虽然可提供施工更为方便、及使用更为安全的优点,而改善现有以绞接的方式来连接电线所存在的缺点;但,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关系,电线15的导电端18仅能与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及电流总线17的自由端171做接触导电(如图2、图3所示),以致于其接触导电的面积非常小,几乎仅呈点的接触,因此除了导电效率不佳外,且容易因而产生高温,使弹簧舌片21的弹性退化,而影响弹簧舌片21的自由端20顶压电线15与电流总线17接触的作用力,进而将降低电线15与电线15间的连接导电能力,甚至将会造成电线15的松动脱离端子盒10,而造成使用上的危险性。
另,上述接线端子,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关系,仅于其一端的面板11上设有可供电线15插接的电线穿入孔12、13、14,因此仅能提供同一方向而来的电线15顺向插接,而不同方向而来的电线15则必须将线体折绕后始可插接,以致将造成施工上的不便,及造成电线15在接线盒内的拥挤混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电线接线端子,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以提高导电效果,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端子盒、导电柱与多个钢性弹片;其中:所述端子盒,其一端形成一封闭面而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另一端形成一开放面而提供一帽盖的盖设;所述导电柱,设于端子盒中心位置,其柱面上设有多个轴向的弧形槽,该多个弧形槽并恰对应于每一个电线穿入孔;所述钢性弹片,设于端子盒内而对应导电柱的弧形槽,其靠近电线穿入孔的该端弯折形成一单向卡掣部,另一端则弯折形成一顶压部;借由上述构造,电线的导电端可由电线穿入孔插入端子盒内至定位,电线的导电端可受钢性弹片的顶压部顶压,而与导电柱的弧形槽呈紧密接触,并利用钢性弹片的单向卡掣部形成一单向卡掣作用,以避免电线被反向抽离端子盒。
前述的电线接线端子,其中端子盒的帽盖上亦设有多个电线穿入孔,该多个电线穿入孔则与封闭面上所设的多个电线穿入孔成错开状排列。
前述的电线接线端子,其中端子盒的内壁设有多个间隔壁,而将端子盒的内部周围区隔成多个容置槽,该多个容置槽可提供钢性弹片的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增加导电接触面积,以提高导电效果,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电线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线接线端子的剖视图及其使用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I-I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II-II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III-III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 端子盒
11 面板
12 电线穿入孔
13 电线穿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铭益,未经周铭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座元件、接地结构及其制法、具有插座元件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假捻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