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解生物塑料的真菌菌株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3011.1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梁英梅;田呈明;孙琪;陆英;梅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2D3/02;C12R1/645;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生物 塑料 真菌 菌株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真菌菌株,尤其涉及一株降解PBS、PBSA等生 物塑料的Bionectria属真菌菌株。
背景技术
塑料的生产和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方便和经济利益,现今世 界塑料年总产量已超过1.7亿吨,而且每年以2500万吨的速度在环 境中积累(史吉平等.我国可降解塑料研究与生产现状.上海塑 料,2006,6(2):4~8)。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 一,每年各种塑料包装材料、农用地膜、育苗钵、保鲜膜、一次性 日用杂品和医疗材料等难以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达3500万吨以 上,环境中的废旧塑料因其在自然界不易分解从而引发日趋严重的 环境污染问题(陈希荣.降解塑料:塑材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包装 工业,2006,(5):14~17;唐赛珍等.促进生物降解塑料实用化进程的 思考.新材料产业,2005,(7):53~59;赵红玉等.生物降解塑料与可 持续发展.中国塑料,2006,(11):14~20)。
世界各国的限塑令及我国2008年6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限 塑令”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对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重视,但这 些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目前,传统塑料的 替代品-生物降解塑料(如PLA、PHA、PBS、PBSA等)的研究已成 为21世纪世界各国塑料加工业的研究热点。我国在2007年5月建 成了年产2万吨的PBS生产线,而且其产量将逐年上升。可见,生 物降解塑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21世纪的新技术材料的中心课题。
但是,随着生物可降解塑料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出现了新的、 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将合成塑料与生物降解塑料分开单独 回收,即使是在国际上先进的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是极其困难的;② 作为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成分的多聚乳酸类材料实质上在常温下很 难分解,在正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常 温分解仍需要很长时间,只有在一定的湿度并保证与特定(如堆肥 等条件下)的微生物接触时才可分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仍然 没有完全解决污染问题;③农膜等农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当年或当 茬作物使用后不能立即分解,导致在下茬作物播种、育苗、耕作时 严重影响农机具的使用和后续的生产;④目前的各种可降解塑料的 成分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难降解成分;⑤生物可降解塑料对于环 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的影响以及是否会二次污染仍不清楚。国外研 究结果显示微生物是解决生物塑料降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降解PLA或PBS的研究文献或专利国外已 有报道,而且报道微生物是将PLA或PBS作为唯一碳源利用。但到 目前为止,真菌、尤其是Bionectria属真菌菌株降解PBS以及利用 其他碳源产生降解酶降解PBS、以及将微生物菌株或发酵液直接施 加到土壤中降解PBS农用膜等废弃物的报道国内外未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生物可降解塑料PBS在自然条件 下难以短时间内降解的问题而提供一株能够有效降解生物塑料(尤 其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Bionectria属真菌菌株。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上述真菌菌株用于降解生物塑料(尤其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株能够有效降解生物塑料的真菌菌株淡色生赤壳 菌(Bionectria ochroleuca BFM-X1),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3470;分类命名是:Bionectria ochroleuca;保藏时间:2009年 12月10日;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中国科学院微生 物研究所;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中心(CGMCC)。
本发明真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期亮象牙 色,菌丝稀薄,紧贴于培养基上,培养后期菌落在培养基背面颜色 由培养初期的色变为油菜黄,逐渐变为交通黄,最终变为金雀花黄 (参照RALK7国际标准色卡),在28℃下培养3天即有分生孢子产 生。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一般约20-30μm,顶端轮生分生孢子小 梗,分生孢子顶生聚集成团,外壁较光滑无隔,椭圆形至近腊肠 形,壁薄,无色,大小4.2-7.3×2.3-4.0μm,平均5.35× 2.6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3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