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声学回声消除器的测试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1781.2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学 回声 消除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回声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声学回声消除器的测试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声学回声是指扬声器播放出来的声音被麦克风拾取后又送到远端的声音,声学回声能否被远端用户听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声学回声的能量,另外一个是整个回声路径的延时,一般的当延时达到30毫秒以上且回声具有一定的能量时就会感觉到回声的存在,严重时将影响通话效果。
目前消除回声的通常做法是在近端增加声学回声消除器。回声消除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跟人的主观感受指标如谈话的清晰度、可懂度、是否拖尾、是否有回声、是否响亮、交流是否流畅等有关之外,还跟如房间的大小、回声路径是否被改变、是否双谈、喇叭音量的大小、近端麦克与喇叭的距离、回声消除器收敛的速度、双谈门限值、非线性处理门限值、是否检测窄带信号、是否打开AGC功能、是否进行降噪处理等参数设置和AEC的处理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的,声学回声消除定量测试是复杂的,需要使用专业的实验室和仪器才能进行。本发明可以对声学回声消除器进行定量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目前声学回声消除定量测试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声学回声消除器(AEC)的测试方法与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使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播放语音文件,取代远端麦克输出至AEC的Rin(远端输入)端口,从Rout(近端输出)端口输出,经功率放大器驱动后由近端喇叭播放,声音经过声学回声路径衰减后由近端麦克拾取;
在播放语音文件的同时对Sin(近端输入)、Sout(远端输出)、Rin和Rout进行录音,保存录音获得的语音数据;
利用对所述语音数据计算均方根的方法获得对应端口的能量曲线,通过对比近端输入和远端输出之间的能量关系对声学回声消除器的回声消除效果进行测试。
所述装置是在近端用户和远端用户之间建立一个在近端增加了AEC的语音通道;在近端设置DSP,所述DSP分别与Sin、Sout、Rin和Rout端口相连;DSP通过USB与PC机相连。
本发明可以方便的完成对声学回声消除器的测试,为声学回声消除器的生产厂商进行产品改良提供必要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声学回声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对声学回声消除器的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声学回声的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为在近端用户和远端用户之间建立一个语音通道,然后使用近端的DSP播放语音文件,取代远端麦克输出至AEC的Rin端口3,之后从AEC的Rout端口4输出,经功率放大器驱动后由近端喇叭1播放出来,声音经过声学回声路径衰减后由近端麦克2拾取,拾取到的声音即为回声,调整近端喇叭的音量和该喇叭与近端麦克之间的位置,除能AEC,使远端用户能够明显听到回声,如图1所示。
测试声学回声消除的方法为在DSP播放语音文件的同时,使能AEC,并分别将Rin端口、Rout端口、Sin端口5、Sout端口6四个端口的PCM码流数据取下来通过USB传送给PC机,PC机将得到的数据分别以四个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Sin.pcm、Sout.pcm、Rin.pcm、Rout.pcm。
分别计算四个语音文件的平均电平,平均时间可选取16毫秒或者更长。将计算结果以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其单位为秒;纵坐标为电平,其单位为dBm0。
其中,Sin端口的电平反映回声的能量,Sout端口的电平反映回声经过回声消除器之后的能量。对比Sin和Sout两条曲线或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AEC消除了多少能量的回声,从而实现声学回声消除的测试,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