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生产生物腐植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1362.9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雄;叶婧;刘丽辉;郭萍;俞晓芸;李瑞波;田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创阳光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12N1/20;C12N1/14;C12P1/00;C12R1/125;C12R1/07;C12R1/10;C12R1/465;C12R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小莲;王凤桐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生产 生物 腐植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微生物菌剂通过甘 蔗制糖残渣生产生物腐植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我国糖分的主要来源。
由甘蔗制糖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糖分被提取出来,而剩余的非糖分有机 物大部分都存在于副产物中,形成残渣。在残渣中含有甘蔗经破碎和提取蔗 汁后甘蔗茎的纤维性物质,约为甘蔗重量的25%左右,我国每年产生甘蔗制 糖残渣近千万吨。
目前甘蔗制糖残渣主要被用作燃料而应用于糖厂锅炉发电和供应蒸汽, 小部分被用于造纸以及生产动物饲料等。
虽然甘蔗制糖残渣直接燃烧是处理甘蔗制糖残渣最简洁快速的方法,但 是甘蔗制糖残渣的直接燃烧既浪费甘蔗制糖残渣资源,又会产生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对空气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甘蔗制糖残渣造纸过程中 又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甘蔗制糖残渣中木质素的含量高达20%以上,直接用作饲料可引起 动物消化系统的损伤和紊乱,现国内只限于用甘蔗制糖残渣来喂牛、羊等反 当动物,且用量不超过日粮的20%,因而限制了甘蔗制糖残渣作为饲料的开 发和利用。
因此,对甘蔗制糖残渣的有效处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制备该 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并利用所述微生物菌剂使甘蔗制糖残渣发酵,将残 渣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将残渣转化成为生物腐植酸,实现了 对甘蔗制糖残渣的有效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 包括培养基和菌体,其中,所述菌体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tlis)、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其中,每克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所含的总活菌数为0.5-1.5×109个,其中,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30%,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 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30%,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总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 10-30%,所述链霉菌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5-15%,所述烟曲霉的活菌数为 总活菌数的5-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方法包括将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链霉 菌和烟曲霉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得到的每克微生物菌剂的总活菌数 为0.5-1.5×109个,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30%,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30%,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 总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10-30%,所述链霉菌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5-15%, 所述烟曲霉的活菌数为总活菌数的5-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生物腐植酸的方法, 其中,该方法包括将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菌剂接种于甘蔗制糖残渣中,之后 将所述残渣装入透气性包装体中进行发酵,发酵的条件使得所述透气性包装 体内的残渣的温度升高至55℃以上,随后自然下降至50℃以下,得到生物 腐植酸。
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菌剂使用了几种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的特异组合,能 够实现对甘蔗制糖残渣的快速发酵,且残渣不需要进行任何预处理。经本发 明提供的微生物菌剂和方法发酵后,能够得到富含有机质、水溶性腐植酸、 氨基酸和大量有益菌群的一种混合物,即生物腐植酸(bio-active humic acid, 简称BHA)。生物腐植酸是一种具有多效性的混合物,与矿物腐植酸相比, 生物腐植酸具有分子量小、含有活性基团多、水溶性较好、易于被动植物组 织吸收、以及生物活性较高等优点,可以用作水体修复制剂、饲料添加剂和 肥料。从而使甘蔗制糖残渣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真正的实现了变废为 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创阳光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创阳光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