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PU供电电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804.4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3 | 分类号: | H04N5/6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地址: | 51805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u 供电 电路 设备 | ||
技术领域
涉及CPU技术,尤其涉及一种CPU供电电路设备。
背景技术
电视机使用过程中基本有两种状态:开机和待机,待机状态下,整机并没有断电,而是通常采取拉低其开关电源副边的输出电压的方式,这个动作是由CPU控制的。事实上,一般开机状态下其开关电源副边的输出电压的大小约为待机状态下的两倍。而用于控制整机工作的CPU需要在两种状态下都保持正常工作,因此开机状态其开关电源副边的输出电压应该设置得较大,比如10V,这样就能使输出电压减小一半后(即待机状态下的5V),能保证待机状态时CPU仍能正常工作。
然而,目前情况是,工作状态下输出电压并不需要这么大,事实上,输出电压设置得越高,开机状态下供电电路的功耗越大,由此还会影响到使用寿命。如何在保证待机状态下CPU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不以增加功耗进而缩短寿命为代价,这正是对现有技术需要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待机状态下CPU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节省功耗,延长使用寿命的CPU供电技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PU供电电路设备,包括为CPU提供工作电压的第一稳压模块、第二稳压模块、第三稳压模块,还包括:
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用于根据开/待机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模块,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模块,所述第三稳压模块后接所述第二稳压模块;
所述第三稳压模块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所述第一稳压模块,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所述第三稳压模块;
所述第一稳压模块和第二稳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
上述的CPU供电电路设备,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OWEROUT引脚接口、行扫描电路接口、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电阻R973;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POWEROUT引脚接口串联后与所述行扫描电路接口共同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基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基极共同通过所述电阻R973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
上述的CPU供电电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输入端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输入端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三输入端的输出电压。
上述的CPU供电电路设备,其中:在开机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的输出电压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稳压模块、第二稳压模块正常工作;在待机状态下,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的输出电压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出电压,保证第一稳压模块、第二稳压模块正常工作。
采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通过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将稳压模块供电端从较低电压的输入端切换到较高电压的输入端,从而使得待机状态下与开机状态下能使用不同的输入端,即开机状态下使用较低电压的输入端,所谓的较低电压能满足整机工作需要便可;待机状态下使用“较高”电压输入端,但由于待机电压已经大幅度下降,基本和开机状态下的“较低”电压相等,这样一来开机状态下的电压就不用考虑待机情况,不用把电压设计的比较高,从而降低了整机功耗和温升。综上所述,本发明揭露的技术具有降低供电电路功耗、降低电视机待机消耗功率(实现1W待机功耗)、延长使用寿命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当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CPU供电电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CPU供电电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CPU供电电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