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区规划的配置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625.0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3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仇勇;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划 配置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邻区规划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的网络规划中,依据蜂窝通信的特点,将邻区规划分为3层结构,具体各层邻区的配置如下:
1.对于服务小区,基于蜂窝结构特点,第一层邻区最多为6个;
2.第一层邻区的外部一层相邻小区为服务小区的第二层邻区,最多为12个;
3.同样原则,第二层邻区的外部一层邻区为服务小区的第三层邻区,最多为18个。
基于全向基站规则分布的条件得到相邻小区数最大值为36个。而实际网络中,大部分基站为定向基站,而且受限于各种地理环境,实际的相邻小区数目不会超过30个。目前网络中实际可定义的邻区数最大为32个,而外部邻区数及系统间邻区数的配置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对于目前的TD-SCDMA网络邻区规划,邻区的配置一般是由仿真工具、电子地图结合通信规范来实现的:依据电子地图站点的分布,根据各小区周围小区的距离与覆盖方向定义相邻小区。
采用现有技术配置邻区的结果往往不准确,其原因在于:
1.电子地图的精度不够,站点的实际位置有误差;
2.地图中没有建筑物的实际数据,对信号传播不能真实体现;
3.仿真工具的精确性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各种仿真条件都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仿真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4.对于频繁扩容的网络,有很多早期定义的邻区关系被无条件的继承而形成了垃圾邻区数据(即:虽然有邻区关系,但实际上不会发生切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邻区规划的配置方法和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邻区配置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邻区规划的配置方法,该配置方法适用于第一网络基站和第二网络基站部署于相同的地理位置的情况,该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第一网络中包含邻区信息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并对所述第一网络测量报告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第一网络邻区关系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邻区关系数据,结合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实际接收灵敏度和接收电平预算差值,得到优化的第二网络的邻区关系数据。
较佳地,所述得到优化的第二网络的邻区关系数据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优化的第二网络邻区关系数据与第二网络数据库中已配置的邻区关系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已配置的邻区关系数据中非必要的邻区关系数据,和/或缺少的必要邻区关系数据;
将非必要的邻区关系数据从第二网络数据库中删除,和/或在第二网络数据库中增加缺少的必要邻区关系数据。
所述采集第一网络测量报告方法至少包括如下任一种:
通过基站控制器采集移动终端上报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
通过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接口采集移动终端上报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
通过驱车道路测试的方法采集第一网络测量报告;以及
通过呼叫质量拨打测试方法采集第一网络测量报告。
所述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包含的邻区信息包括:邻区接收电平、邻区测量报告的数量和/或频点基站识别码信息。
所述包含邻区信息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包括通过基站控制器或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接口采集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则所述对所述第一网络测量报告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第一网络邻区关系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预定时间段采集的测量报告中,归属于各个小区的测量报告进行过滤,查找出其中的邻区信息;
针对每个小区,计算出各个不同频点和/或频点基站识别码信息信号在本小区收集到的测量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得到邻小区列表,该邻小区列表的内容包括:邻小区标识、邻小区标识对应的频点和/或频点基站识别码信息,以及该邻小区的频点和/或频点基站识别码信息在测量报告中出现的次数。
所述包含邻区信息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包括通过驱车道路测试的方法采集的第一网络测量报告,则所述对所述第一网络测量报告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第一网络邻区关系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统计驱车道路测试中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电平值的连续变化情况和占用主服务小区的切换情况,来确定驱车道路测试中占用主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
和/或,通过对GPS数据的处理,得到各小区的实际覆盖情况,确定各个小区的覆盖边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