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38154.3 申请日: 2009-11-17
公开(公告)号: CN101716342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2
发明(设计)人: 刘玉云;杨培豫;何海蓉;周建民;彭平;廖常和 申请(专利权)人: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9/295 分类号: A61K39/295;A61K39/17;A61K39/215;A61P31/14
代理公司: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5 代理人: 郑明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城 传染性 支气管炎 二联 疫苗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动物用 生物制品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鸽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未经疫苗预防 的鸡群,常呈败血经过。主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近年来发 现,鸭、鹅等水禽感染该病后也会造成严重病理变化。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根据发现地名而命名为新城疫。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没有免疫的易感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养鸡 业的重要疾病之一,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鸡新城疫病毒在分类上是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腮腺 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与从火鸡和其他鸟类分离的病毒PMV-3有交叉反应。目前未发现新 城疫有不同血清型。但不同地区病毒的抗原性是有差异的。

近年来,在我国屡有发现新城疫免疫鸡群仍发生新城疫的流行。发病率高达85%,最 低为15%;病死率高者可达80%,最低为15%;其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时母源抗体过高;疫 苗质量和保存不当;免疫接种的程序不合理;其他疫病的干扰以及新城疫强毒株毒力不同, 因而造成鸡群免疫状态的差异,低抗体水平的免疫鸡不能抵抗强毒的侵袭,引起本病的传 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 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喷嚏、气管啰音和呼吸道黏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雏鸡发病后 通常表现流鼻液、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有时会发生死亡;产蛋鸡则以产蛋量减少和蛋 白品质下降较为常见。如发生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还会出现病鸡肾肿大、肾小管和输 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于1930年春在美国北达科他州首 先发现。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发现了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nephrosis form)。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发现。我国于1972年由邝荣禄教授在广 东首先报道了IB的存在。此后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有报道,现该病已蔓延至全国大部分 地区,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养禽业的重 大危害,现虽已有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用于防控此两种 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发明内容

现有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支气管炎疫苗,其新城疫部分的生产毒株均为NDV-LaSota 毒株。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本发明人自己分离的一株减毒株新城疫病毒与经典的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制备出一种联合灭活疫苗用于鸡预防鸡新城疫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品系用鸡新城疫病毒(NDV)ZM10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分别接种 鸡胚,收获感染胚液,经浓缩后,用甲醛溶液灭活,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油佐剂乳化 制成。用于预防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1毒种

制造本品用NDV毒种为ZM10株,效检用强毒为NDV北京株;制苗及效检用IBV毒种为 IBV M41株(由国家兽医微生物菌种中心提供)。

(1)NDV ZM10弱毒株特性

1)对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国兽药典委员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五年版(三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以下称《中国兽药 典》)方法检验小于0.4(NDV ZM10的ICPI比La Sota低,最小致死量为10-3(La Sota 为10-5),说明其毒力比La Sota弱)。。

2)对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按《中国兽药典》方法进行,等于0。

3)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MLD)用灭菌生理盐水将NDV ZM10毒 种作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0日龄无特异性病原(SPF)鸡胚,每胚0.1ml。 每日在接种的相应时间照蛋,记录每一鸡胚的死亡时间(无新城疫胎儿病痕或尿囊液无红 细胞凝集试验(HA)凝集价的为非特异性死亡,不计算在内)。观察7日,鸡胚全部死亡 的最高稀释度即为最小致死量,计算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最小致死量为10-3,最 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10~120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