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丙烯酸乳液、塑塑复合材料用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8064.4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锋;沈峰;邓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06;C08F220/28;C08F220/30;C08F220/32;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田治 |
地址: | 1025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丙烯酸 乳液 复合材料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粘合剂技术领域,特点是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乳液、塑塑复合材料用水 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膜胶是用于塑料膜、铝箔、纸张等材料之间的干式复合的专用胶粘剂,用它复合 的材料可用于包装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烟酒等,是一种非常经济美观简易的包装材 料,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然而,市场上现用的复膜胶主要是溶剂型胶粘 剂,由于使用大量的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等有机溶剂,使用中给工人带来很大的身 体危害,挥发到空气中的溶剂又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且复合过程中残留的溶剂也可能 进一步侵入食品中,带来了食品的安全隐患。水性复膜胶是以水为介质,完全无毒无 害,对工人和环境均是友好的,且不受石油资源的涨价影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也 不会二次污染包装的食品,是一种真正环保的粘合剂,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复合。 但是普通的丙烯酸酯类乳液粘合剂,对各种塑料膜粘接强度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初粘 力低、复合膜剥离强度低、耐热性较差,还不能满足大多数食品包装的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丙烯酸乳 液、塑塑复合材料用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在塑塑材料复合中使用的水性粘合 剂,其使用简单、粘接强度高、成本低、安全环保,可替代溶剂型胶粘剂。
本发明实施方式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性丙烯酸乳液,该丙烯酸乳液由30~50wt%的丙烯酸硬单 体、40~60wt%的丙烯酸软单体和5~10wt%的丙烯酸功能单体在水、乳化剂、引发剂、缓 冲剂、PH调节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其中,所述乳化剂的用量为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 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三者总重量的1.0~3.0%;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丙烯酸硬单体、丙 烯酸软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三者总重量的0.4~1.0%;所述缓冲剂的用量为丙烯酸硬单 体、丙烯酸软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三者总重量的0.1~0.6%;所述PH调节剂的用量为丙 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三者总重量的0.5~2%;所述水的用量为丙 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三者总重量的1~1.5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塑塑复合材料用水性粘合剂,该粘合剂由98.5~99.5wt%的水 性丙烯酸乳液与0.5~1.5wt%的助剂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采用上述的水 性丙烯酸乳液;所述助剂包括水性消泡剂、水性润湿剂和水性防腐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塑塑复合材料用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水性丙烯酸乳液:
按上述的水性丙烯酸乳液的配方取各原料;
将原料中包括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软单体和丙烯酸功能单体的全部丙烯酸单体、 60~80wt%的乳化剂、50~70wt%的水加入到预乳化釜中,乳化30~40min,得到不分层的 乳化液;
然后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剩余的水、剩余的乳化剂、缓冲剂,升温到78~80℃,投 入5~15wt%的上述制得的乳化液,加入25~35wt%的引发剂,反应20~30min,滴加剩余 的上述制得的所述乳化液与剩余的引发剂,3~4h滴完;
接着将聚合反应釜升温至85~90℃保温反应1~2h,降温至45~50℃加入PH调节剂调 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6~7之间,即制得水性丙烯酸乳液;
制备水性粘合剂:
取98.5~99.5wt%的上述制得的水性丙烯酸乳液和0.5~1.5wt%的助剂;其中,所述 助剂包括:水性消泡剂、水性润湿剂和水性防腐剂;将所述水性丙烯酸乳液与所述助剂 混合后得到固含量为40~50%的粘合剂即为塑塑复合材料用水性粘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先驱体转化制备方法
- 下一篇:信息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