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的配合物及制备方法以及含有所述配合物的催化剂及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36803.6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0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华;张树;肖田鹏飞;张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F15/02 | 分类号: | C07F15/02;C07F15/06;B01J31/22;C07C2/22;C08F4/60;C08F1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催化 乙烯 聚合 配合 制备 方法 以及 有所 催化剂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的配合物,特别是含有8-苯并咪(呃或噻)唑喹啉配体的铁钴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所述铁钴配合物的催化剂和所述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使用量的一半是聚烯烃树脂,烯烃树脂与其它树脂材料相比具有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在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中被用于重点推广的材料,在2003年的世界生产量就达到了8330万吨;其中聚乙烯是发展最快、产量最大、用途极广的合成树脂,当年达到5110万吨。工业化的聚乙烯催化剂有Ziegler-Natta型催化剂(DE Pat 889229(1953);IT Pat 545332(1956)和IT Pat 536899(1955);Chem.Rev.,2000,100,1169及该特辑相关文献),Phillips型催化剂(Belg.Pat.530617(1955);Chem.Rev.1996,96,3327)和茂金属型催化剂(W.Kaminsky,Metalorganic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and Polymerization,Berlin:Springer,1999),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后过渡金属金属配合物型的高效乙烯齐聚和聚合催化剂。
孙文华等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催化剂模型:中国专利ZL 00121033.5,申请日2000年7月17日,授权公告日2003.1.8;中国专利申请号01118455.8,申请日2001年5月31日;中国专利ZL 01120214.9,申请日:2001年7月6日,授权公告日2004.7.7;中国专利申请号01120554.7,申请日2001年7月20日;中国专利ZL 02 1 18523.9,申请日2002年4月26日,授权公告日2004.12.22;中国专利ZL 02 123213.X,申请日2002年6月12日,授权公告日2003.11.19;中国专利申请号03137727.0,申请日2003年6月23;中国专利申请号03148378.X,申请日2003年7月2日;中国专利申请号03154463.0,申请日2003年10月8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86284.7申请日2004年10月29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81711.2申请日2004年12月30日。与此同时,孙文华等还研究和发明了铁配合物乙烯齐聚和聚合催化剂:中国专利ZL00132106.4,申请日2000年12月13日,授权公告日2004年1月28日;中国专利ZL 01118568.6,申请日2001年6月4日,授权公告日2003年12月3日;中国专利ZL 01120553.9,申请日2001年7月20日,授权公告日2004年9月1日;中国专利申请号01124240.X,申请日2001年8月17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86374.6,申请日2004年10月27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66427.2,申请日2005年4月22日;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65446.5,申请日2006年12月20日。
1995年,Brookhart等报道了一类α-二亚胺Ni(II)的配合物,可以高活性地聚合乙烯,其结构如下式所示(J.Am.Chem.Soc.,1995,117,6414-6415):
1998年,Brookhart和Gibson等又同时报道了吡啶二亚胺铁(II)和钴(II)的配合物,通过调节苯环上的取代基,可以很好地齐聚或聚合乙烯,其结构如下式所示(J.Am.Chem.Soc,1998,120,4049-4050;Chem.Commun.1998,849-850):
之后,围绕着吡啶二亚胺铁钴配合物催化剂,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对催化剂结构进行改进。然而,对于用于乙烯聚合的两齿配体铁钴配合物的研究很少。目前仅有二亚胺钴配合物用于乙烯聚合的研究报道,但催化活性很低(J.Organomet.Chem.2008,693,769-7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的具有两齿配体的铁钴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并且提供含有所述配合物的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的催化剂以及所述催化剂的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催化乙烯聚合的配合物,所述配合物如式(I)所示:
式(I)
其中,M为铁或钴;R为氢、烷基或苯基;X为S、O、NH、NMe、NEt、N(iPr)或NCH2Ph,Me代表甲基,Et代表乙基,iPr代表异丙基,Ph代表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保
- 下一篇:基于电子标签的物品流通跟踪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