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放电间隙的双反馈自适应解析模糊伺服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6548.5 | 申请日: | 200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佟浩;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1/02 | 分类号: | B23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放电 间隙 反馈 自适应 解析 模糊 伺服 控制 方法 | ||
1.微小放电间隙的双反馈自适应解析模糊伺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实时反馈极间电压或电流信号与控制目标中心进行比较,得到放电间隙检测电压误差和放电间隙检测电压误差变化,动态调节全论域范围内解析式模糊控制规则的自调整因子,改善放电间隙伺服控制性能;
(2)为适应加工条件和过程随机变化引入的控制误差,利用放电统计和参数校正反馈通道,对开路率和短路率进行存储和统计,采用与开短路变化率成正比的控制目标中心转移算法和工具电极进退速度比例因子的自适应调整算法,使控制目标中心和工具电极进退速度比例因子两者同时自适应趋向最优,达到开路率和短路率趋于相等并最小,即放电率趋向最优,实现微小放电间隙伺服控制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放电间隙的双反馈自适应解析模糊伺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式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及其可调整性直接决定控制精度和效率特性,全论域范围内带有自调整因子的解析式模糊控制规则的描述如下式:
式中UE——放电间隙检测电压误差,为量化后的模糊量,
UEC——放电间隙检测电压误差变化,为量化后的模糊量,
υ——控制速度输出,为量化后的模糊量,
α——为调整因子或加权因子,
根据放电间隙检测电压误差UE改变调整因子α,实现对UE和UEC的不同进行加权;当误差较大时,对UE在控制规则中的加权增大实现快速消除误差;当误差较小时,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减小超调使其尽快稳定,即对UEC加权大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5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