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区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庭院式景观化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6388.4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列宇;席北斗;熊瑛;张众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区 人工 湿地 农村 生活 污水 庭院 景观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区脱氮除磷复合填 料人工湿地农村庭院式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环保署1993出版的湿地处理污水的手册中指出,水平潜流湿地 对有机物(BOD5)和固体悬浮物有良好的去处作用,可达三级出水要求。 但对氮的去除率非常低。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水池中的研究中,湿地对氮 的去除率仅为12%。深圳沙田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市政污水,其氮的平 均去除率为44.93%,且随季节变化较小。美国佛罗里达坦帕市的Hidden River Corporate Office park天然湿地处理城市雨水的系统,对TN的平均 去除率达46%。对欧洲268座人工湿地调查发现,NH3-N的平均去除率 仅为30%,TN的平均去除率为39.6%。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湿地采用 的填料多为Ca、Fe、Al、Mg较低的填料,因此磷的去除效率较低。许多 学者和工程人员为了提高氮和磷的去除效率,不得不加大湿地的涉及面 积,以保证氮的去除效率。这样不仅浪费了土地,而且还限制了人工湿地 技术的规模化推广。
综上所述,公知的传统人工湿地,是氮磷同时脱除,导致湿地后段磷 源严重不足,反硝化的微生物群落较低,后段微生物的反硝化能大大将降 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 庭院式景观化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的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占地 面积小,投资面省,运行管理维护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分区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生活污水景 观化处理装置,主要是由布水区、氮氧化区、氮还原区和磷去除区按顺序 组成;其中:
布水区内装填有石灰石;
氮氧化区内装填有沸石和石灰石的组合填料;
氮还原区装填有石灰石;以及
磷去除区装填有高炉渣。
上述装置中各区段的优选条件是:
布水区内的石灰石的粒径为30-60mm,布水区的长度为整个处理装置 总长度的10%。
氮氧化区内装填的沸石与石灰石的重量比为1∶1,氮氧化区内装填的 沸石和石灰石的粒径为15-30mm,氮氧化区的长度为整个处理装置总长度 的20%。
氮还原区内装填的石灰石粒径为15-30mm,氮还原区的长度为整个处 理装置总长度的50%。
磷去除区的长度为整个处理装置总长度的20%。
本发明通过各区段不同填料的有效组合,实现了人工湿地分区脱氮除 磷,保证了湿地的后段磷源的充足,提高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同时本 发明由于具有安装、面积设计灵活等特点,可应用于农村的庭院,并种植 有景观植物美人蕉、千屈菜及再力花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分区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庭院式 景观化处理装置是由布水区、氮氧化区、氮还原区和磷去除区依次按顺序 通过不同的装填材料而组成为一体。
高位进水槽1通过管道连接布水区2,将欲处理的污水输送到布水区 2;布水区2中装填有粒径为30-60mm的石灰石,布水区2的长度为整个 处理装置总长度的10%。
氮氧化区3内按重量比为1∶1装填有沸石与石灰石,沸石和石灰石的 粒径为15-30mm,氮氧化区的长度为整个处理装置总长度的20%。
氮还原区4内装填有石灰石,其粒径为15-30mm,氮还原区的长度为 整个处理装置总长度的50%。
磷去除区5的填料为粒径30-60mm的高炉渣,磷去除区的长度为整 个处理装置总长度的20%。
本发明通过不同功能区内填料的改变,实现了人工湿地的分区脱氮除 磷。本发明通过填料的有效组合,实现了人工湿地分区脱氮除磷,保证了 湿地的后段磷源的充足,提高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同时本系统由于已 安装、面积设计灵活等特点,可应用于农村的庭院。系统种植有景观植物 美人蕉、千屈菜及再力花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的分区脱氮除磷的处理装置,可通过污染物在 湿地的中的分区变化大大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同时具有景观化的效果。
以下是本发明处理装置的一个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