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O生物反应池-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组合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6384.6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列宇;席北斗;熊瑛;何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反应 人工 湿地 中水 处理 组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O生物反应池(缺氧-好氧生物反应池)-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组合系统属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在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水回用是污水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中水回用刚刚起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且运行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以对中水进行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有:
过滤格栅连接曝气沉砂池;
该曝气沉砂池连接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连接A/O生物反应池
A/O生物反应池连接配水井
配水井连接二沉池
二沉池连接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内的填料高度不小于为0.9米。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中,过滤格栅包括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与细格栅之间通过水泵连接,细格栅连接曝气沉砂池。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其中,该曝气沉砂池与A/O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之间连接有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中,A/O生物反应池和二次沉淀池之间安装有配水井。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中,人工湿地内的填料为鹅卵石。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装置中,人工湿地内的填料为鹅卵石粒径为8-15mm。
本发明将生物及生态系统有机的结合,预处理能力强,湿地占地面积小,具有处理水量大,出水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需消毒设备,生态安全及出水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A/O生物反应池-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组合系统组合示意图。
附图中的主要标号说明: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一体池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一体池2;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3;A/O生物反应池4;配水井5;二沉池6;人工湿地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水回用的组合系统。AO-人工湿地中水处理组合系统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一体池1、细格栅及曝气沉砂一体池2、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3、A/O生物反应池4、配水井5、二沉池6、人工湿地7。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一体池通过水泵抽水提升至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而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预处理池,有机物及氨氮在此进行初步去除后,自流进入配水井,在配水井内通过水泵提升后,进入平流沉淀池,颗粒物在此沉淀后流入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
换言之,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地体一体池1的停留时间为2h,主要用于去除生活污水的大颗粒的渣体,细格栅及曝气沉砂一体池2沉沙时间为4h,主要沉淀及降解颗粒性有机物。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3停留时间为8h,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及氨氮的转化。A/O生物反应池4主要用于溶解性有机物和单的去除。配水井5主要用于调节水量。二沉池6主要用于沉淀A/O生物反应池4流失的污泥。人工湿地7的填料区填料为鹅卵石填料,主要用于氮的深度去除。人工湿地7的填料区的填料高度不小于0.9米,保证湿地底层的厌氧状态。湿地前1/3段种植再力花,后2/3种植梭鱼草。人工湿地对大肠杆菌去除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因此整体工艺不需要消毒。
以下结合发明,对图1作进一步描述。污水中的颗粒物先经粗格栅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的杂质后再经细格栅过滤除去较小颗粒的杂质,在粗格栅与细格栅之间安装一水泵,使粗格栅的污水可以顺畅地进入细格栅。经细格栅过滤后的污水流入曝气沉砂池,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在曝气沉砂池内降解沉降,而后流入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有机物及氨氮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池3内进行降解转化后,在A/O生物反应池4内溶解性有机物进一步降解,随后流入配水井5进行配水,二沉池6进行进一步沉淀,沉淀A/O的污泥的流失,流入人工湿地7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
本发明所述系统的一个具体实例如下: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一体池,粗格栅数量1座,渠道3条(2用1备)。每台细格栅过栅流量Q=1250m3/h,每条渠道尺寸7.5m×1.35m,深1.5m。进水泵房尺寸为2m×3m,深3.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