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6374.2 | 申请日: | 200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列宇;席北斗;熊瑛;许其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5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浓度 有机 工业 水中 水回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在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水回用是污水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中水回用刚刚起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且运行成本较大。特别是高浓度的有机物水的回用率很低,几乎简单处理后便外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以将高浓度有机工业水进行深度净化后,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同时进行回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本发明所说的高浓度有机工业水是指有机物污染物浓度(CODcr>5000mg/L)的有机废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主要包括:
沉砂池,连接格栅,沉砂池的上清液流入格栅,由格栅对上清液中的有机物进行过滤;集水中和池,对格栅流入的污水作酸碱度调节;集水中和池中的污水中和后流入装填有水解填料(聚乙烯软体填料)的水解调节池,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为小颗粒有机物;污水自水解调节池流至UASB(升流式污泥厌氧反应)反应器内,对有机物作进一步厌氧分解;经进一步厌氧分解有机物后的污水流入装填有厌氧填料的厌氧滤池,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而后流至装填有好氧填料和曝气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去除(本发明的好氧填料及厌氧填料均采用聚乙烯软体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污水流入二沉池,颗粒物沉于二沉池底部形成污泥;二沉池上部设置有刮泥机,收集二沉池底部污泥,并输送至第一污泥池进行初步泥水分离,再至第二污泥池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打入压滤机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中去除污泥后的污水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后,流入人工湿地。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中,集水中和池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以及用于将污水输送至水解调节池的污水泵。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中,UASB反应器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和布水器;其中:三项分离器是对水、气、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离,布水器使三项分离器内的布水均匀。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中,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安装的曝气器通过管道连接鼓风机。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中,二沉池上部设置的刮泥机为行车式刮泥机,收集的污泥通过污泥管道输送至污泥池。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其中,进行泥水分离的压滤机为带式压滤机。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高浓度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中,消毒池内的消毒剂是由二氧化氯发生器制备。
本发明的预处理能力强,湿地占地面积小,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高。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与各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中水回用系统中,具有投资省、运行稳定,资源化利用,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人工湿地有机工业水中水回用装置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标记符号:
沉砂池1、格栅2、集水中和池3、潜水搅拌机4、一级污水泵5、水解调节池6、二级污水泵7、UASB反应器8、三相分离器9、布水器10、厌氧滤池11、厌氧填料12、鼓风机13、好氧填料14、曝气器15、生物接触氧化池16、二沉池17、行车式刮泥机18、污泥池19、污泥泵20、污泥浓缩池21、浓浆泵22、带式压滤机23、水解填料24、消毒池25、投氯泵26、投氯器27、二氧化氯发生器28、监测器29、人工湿地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