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催化消除VOCs的CuO和Fe2O3负载介孔氧化锰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6278.8 | 申请日: | 200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王娟;程水源;康天放;王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B01J35/10;B01J37/02;B01D53/86;B01D5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催化 消除 vocs cuo fe sub 负载 氧化锰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廉价简单介孔氧化锰载体的制备,及其负载贱金属氧化物CuO和Fe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且用于低温催化消除VOCs气体。
背景技术
介孔氧化物材料是一类最常见的介孔材料,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介孔氧化物材料经过多年的研究,其独特的特点和优越的性能逐渐被人们理解,其应用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催化、吸附等领域,而是成为跨越光、电、磁、纳米工程、生物工程、医药等领域的多功能材料。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能源使用过程。VOCs大多有毒,可诱发疾病和致癌,甚至致畸。VOCs污染在国际上已被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五大因素之一。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是由VOCs主导的化学反应过程。因此,对大气VOCs的控制和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个关键问题。
苯是所有VOCs气体中最难转化的物质,而且是室内外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因此,本发明以苯为探针来研究VOCs的催化消除。目前国内外对苯的催化消除研究较少,而且完全催化消除苯的反应温度较高,所使用的催化剂大多是钯和铂负载催化剂,而使用廉价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较少,完全氧化温度较高。例如:波兰R.Dula课题组研究发表的“Mn-containing catalyticmaterials for the total combustion of toluene:The role of Mn localisation in thestructure of LDH precursor”(Catalysis Today119(2007)327-331)论文中,使用以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的Mg/Mn/Al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对甲苯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其完全催化消除温度,在空速30,000h-1(低于本发明的80,000h-1)时接近400℃,而甲苯相对比苯更容易催化氧化消除。
本项目的实施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7770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082008)和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基金(编号:20071D0501500210)项目资金的资助,是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贱金属氧化物CuO和Fe2O3负载介孔氧化锰低温催化消除VOCs气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催化剂,在高空速下(80,000h-1),对低浓度苯(1000ppm)具有较高的低温催化消除活性:1)CuO负载介孔氧化锰催化剂,在280~290℃时,完全将苯氧化成CO2和H2O,在84~100℃时将CO完全氧化成CO2;2)Fe2O3负载介孔氧化锰催化剂,在300℃时,完全将苯氧化成CO2和H2O,在125~130℃时将CO完全氧化成CO2。
本发明提供的介孔氧化锰的制备是用于催化剂载体,贱金属氧化物CuO和Fe2O3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顺丁烯二酸和高锰酸钾为原料,使用sol-gel(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氧化锰载体,使用湿浸渍法负载贱金属氧化物CuO和Fe2O3。具体制备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氧化锰的制备
将摩尔比为1~4∶1的KMnO4和顺丁烯二酸配成溶液,温度保持在30℃~60℃,搅拌10~30分钟后,静置15~30小时。倒掉上清液,在室温下抽滤、乙醇洗涤,得到的黑棕色凝胶体,然后将该凝胶体在80℃~120℃抽真空干燥15~24小时,得黑色固体。用乙醇溶液将该固体浸泡15~24小时,抽滤、蒸馏水洗涤,在80℃~120℃抽真空干燥,获得黑色粉状固体。在20~40ml/min的空气流中,将粉状固体200℃~400℃焙烧2~5小时得到介孔氧化锰。
(2)湿浸渍法贱金属CuO和Fe2O3负载介孔氧化锰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6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工汽车加强梁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复方醋酸地塞米松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