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永磁材料的生物除油剂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5747.4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环乐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3/32 | 分类号: | C09K3/32;H01F1/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永磁 材料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永磁材料的生物除油剂,属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十分迅速,而能否有效防护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关系到钕铁硼永磁材料能否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是由稀土金属钕、铁和硼等元素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而成。作为目前最强的磁性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电镀器件、机械、医疗、汽车等诸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钕铁硼永磁材料作为一种粉末冶金工艺制备而成的多孔材料,因其中的富钕相,钕铁硼主相及边界相很容易形成晶间腐蚀,在湿热的环境中极易生锈腐蚀,因腐蚀失效造成磁性能的下降或损坏,严重影响了钕铁硼永磁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防腐处理。目前用于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防腐方法有很多。其中有电镀镍(CN1928163、CN1928163)、电镀锌(CN1421547A、CN1056133A、CN1056133)、电镀多层镍、镀铜(CN1514889A),磷化、电泳漆等多种方法。
在所有电镀处理之前,脱脂除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脱脂除油不彻底将会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防腐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如公开号为CN1056133的专利公开了使用40~80%的氢氧化钠进行脱脂除油,但是由于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太强而对钕铁硼永磁体的多相体系有很强的腐蚀性。另外,如果所使用的碱性溶液的碱性太弱,则会产生脱脂除油不彻底的问题。在以上各专利中有些还在脱脂除油过程中使用硅酸钠,硅酸钠能够有效的提高脱脂除油的效果,但是在随后的酸洗过程中硅酸钠会粘附在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孔隙中,影响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表面处理效果。目前,使用化学试剂对永磁材料进行脱脂除油是永磁材料前处理的一个最主要手段。
对于评价脱脂除油的效果,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水膜试验法
将脱脂除油后的产品用稀硫酸浸渍后,喷上均匀的水雾,如果有油污,则水将会被分开;如果没有油污,则水会形成一个连续的水膜。
2.荧光染料法
将油溶性的荧光染料加入油污之中,将样品浸入该油污中,然后对样品进行脱脂除油,水洗,干燥。用红外线照射经过脱脂除油的样品,若样品存在闪光的亮点,证明有油污尚未除尽;若样品不存在闪光的亮点,则证明油污已完全除尽。
3.接触角测试法
将已经脱脂除油好的样品,滴上水珠或用棉签抹过。如果接触角小,说明除油效果越好。
但是,现有的化学除油剂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液。对于含油废液的处理,往往是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一个油水分离装置,然后将收集的油污交给专门机构处理或将废液和生活污水混合一起进行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除油后期消耗,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除油过程中大量含油废液的出现,是因为现有除油剂只能从材料表面去除油污,但同时不能分解油污。为了解决此问题,找到一种同时具备除油和分解油污功能的除油剂将是该领域研究人员一直追寻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与化学除油剂完全不同的生物除油剂,该生物除油剂同时具备除油和分解油污的功能,可以高效、彻底的对永磁材料进行脱脂除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永磁材料的生物除油剂,所述生物除油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1)将生物除油剂与水按体积比1∶19~99进行稀释得到稀释液;
2)然后用磷酸、柠檬酸、柠檬酸钠和磷酸三钠中的两种将所述稀释液的pH调节至6.0~9.0,并将所述稀释液的温度保持在10℃~40℃,备用。
优选地,所述生物除油剂为生物除油剂A08。
优选地,在对永磁材料进行脱脂除油时,将所述稀释液的pH调节至7~8。
优选地,在对永磁材料进行脱脂除油时,将所述稀释液的温度保持在30~35℃。
优选地,所述永磁材料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或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永磁材料的生物除油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环乐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环乐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