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250.2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顺;陈经业;谢海龙;谢海勇;徐新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顺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2;F16K27/02;F16K1/42;F16K41/02;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率 |
地址: | 325105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输送污水和其他类似介质的污水电磁阀。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阀通常是为输送清洁介质而设计的,例如中国02208418.5号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电磁阀,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阀体、主阀密封副、副阀体和副阀密封副,所述副阀体位于所述主阀体的上面,与主阀体连接在一起,所述主阀密封副设置在主阀体的阀腔内,用于连通或切断主阀体内的主阀介质通道,由活动的阀杯和固定的主阀座组成,所述主阀座为水平阀座,将阀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位于其上面的阀腔连接阀门的进口端,位于其下面的阀腔连接阀门的出口端,所述阀杯位于所述主阀座的上方,与固定安装在主阀体内的阀杯套滑动配合,可以上下移动,阀杯的底部设有与主阀座相配套的密封面,阀杯的底部和侧面下部设有阻尼通孔,所述副阀密封副设置在副阀体的阀腔内,用于连通或切断副阀介质通道,并以此控制阀杯和主阀密封副的状态,副阀密封副由副阀密封件和副阀座组成,副阀座将副阀腔分隔为两部分,其中位于所述副阀座一侧的副阀腔通过相应部分的副阀介质通道连通主阀体内与阀门出口端连通的阀腔,位于所述副阀座另一侧的副阀腔通过另一部分副阀介质通道连通主阀体内与进口端连通的阀腔,并由此连通阀杯内的空间,所述副阀的密封件连接在阀杆的下端并位于所述副阀座的上方,所述阀杆的上端连接位于电磁头内的动铁芯。当电磁头的线圈通电后,静铁芯与动铁芯相互吸引,在此吸力下动铁芯向上移动,带动阀杆和副阀密封件向上移动,副阀密封件脱离副阀座,介质得以穿过副阀座中央的介质通道流入与出口端连通的主阀体内的阀腔,进而流入阀杯内,同时主阀体内与进口端连通的阀腔内的介质通过设置在阀杯下部侧壁或阀杯底部的阻尼孔流入阀杯内空间,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流入阀杯的介质量小于流出阀杯的介质量,导致阀杯内的介质压力降低,形成使阀杯向上移动的压力差,推动阀杯向上移动,进而将主密封副打开,介质得以从阀门的进口端流向出口端;当电磁头断电后,动铁芯和阀杆在复位弹簧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副阀密封件封闭副阀座,切断副阀介质通道,同时由阻尼孔流入阀杯的介质越积越多,导致阀杯内的介质压力升高,当阀杯内的介质压力大于阀杯底部将阀杯向上压的介质压力以及摩擦阻力等后,阀杯向下移动,将主阀座封闭。
这类电磁阀为了实现开启和关闭的灵活,要求阀杯与钢套之间的间隙以及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间隙必须小,因此对介质的洁净程度要求的比较高,通常不允许介质中含有纤维或颗粒物,否则这些纤维或颗粒物就会进入上述间隙将阀杯和/或动铁芯卡死,无法进行阀门的开启或关闭。因此,现有的这类电磁阀不能用于污水以及其他含有纤维和/或颗粒物的介质管道上。另外,这些阀门的内部结构也决定了其只能单向密封,不适于双向传输介质的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电磁阀,这种电磁阀可以双向使用,密封效果好,并且允许介质中含有一定的纤维和/或颗粒物,可用于传输污水或其他类似的介质。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电磁阀,包括阀体和阀杆,所述阀体的阀腔里设有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阀腔分割为位于隔离体内的内腔和位于隔离体外的外腔,所述位于隔离体内的内腔与所述阀体上的阀门出口连通,所述位于隔离体外的外腔与所述阀体上的阀门进口连通,所述隔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阀座安装孔和下阀座安装孔,所述上阀座安装孔和下阀座安装孔上分别采用可拆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上阀座和下阀座,所述阀杆的下部位于所述阀腔内,并安装有分别与所述上阀座和下阀座组成上密封副和下密封副的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所述上密封组件与下密封组件之间的间距与所述上阀座与下阀座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阀体的上部设有阀杆孔,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杆孔并与所述阀体活动连接,其上端位于所述阀体的上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阀杆的上端与电磁阀的驱动装置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阀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同步上下移动,由此使上、下密封副同步关闭或开启,实现阀门的关闭或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顺,未经陈国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驾驶辅助装置
- 下一篇: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