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臭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091.6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邵孝侯;谈俊益;金秋;刘旭;罗德芳;朱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A61L9/013;A61L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剂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剂,利用微生物吸附恶臭物质,再通过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从而对恶臭气体脱臭。
二、背景技术
恶臭物质,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它不仅使大量传播疾病的细菌滋生繁衍,而且直接通过嗅觉系统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七大公害之一。随着人类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恶臭污染治理已经非常迫切。目前治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联合法。这些方法大都具有投资高、设备庞大、运行困难,工艺复杂等缺点,在实际除臭过程中难以实现。目前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用微生物过滤的方法出去恶臭物质,但是目前公开的方法中恶臭物质的去除率较低,并且投资运行成本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EM为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为有效微生物群,属通用名词,由日本人比嘉照夫教授提出,初期进入中国市场时称之为EM原液、EM液,现由日本EM机构与中国合作开发的有益生菌原液等,它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种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EM适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保、人体保健等多种领域。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针对垃圾中转站内的恶臭气体,本申请提供一种除臭剂,将EM原液、水、乙醇和植物提取液以合理的配比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稀释一定的比例后,雾化后喷洒于室内以达到除去室内恶臭气体中的恶臭物质的目的。
技术方案:一种除臭剂,包括糖蜜、EM原液、薄荷油乙醇溶液和水,所述糖蜜∶EM原液∶薄荷油乙醇溶液∶水的体积比为1∶1∶(0.05~0.08)∶20。
所述EM原液为经显微计数活菌不少于1亿个/毫升,pH值≤3.8,颜色为黄褐色、半透明液体,气味为较浓的甜酸味或酸味。
所述乙醇溶液为无水乙醇与水按体积比1∶3~1∶5混合而得。
所述薄荷油乙醇溶液中薄荷油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5)。
有益效果:
①微生物处理恶臭气体中的恶臭物质效率高,能够先通过较大的比表面积吸收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再通过生物的代谢,将恶臭物质转化为其它无臭物质。
②所需要的设备简单,维护管理简单方便,便于操作和管理,运行成本低.相比于物理化学方法所要求的苛刻条件,微生物制剂只需保证在较适宜温度(地球生物生活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对恶臭物质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所需要的设备只需将微生物制剂喷洒到大气中,设备简单,且维护方便.
③不产生二次污染,环境负荷低。微生物制剂本身来源于地球环境中,对环境和周围生物都是无害的,因此使用微生物制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制剂生产工艺简单,通过恒温培养即可复壮成功,复壮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质。
本发明对恶臭气体中的恶臭物质具有显著的去处效果。使用本发明在南京市某垃圾中转站内进行试验,在中转站内部设置两个取样监测点,每个点一次取3个样,在测得本底值后,开始使用除臭剂,并在使用半小时后开始进行连续监测。使用前后室内H2S浓度变化情况见表1:
表1垃圾中转站H2S浓度变化情况记录表(单位mg/m3)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下面3个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尽的叙述,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给的实施例。
实例中EM原液为经显微计数活菌不少于1亿个/毫升,pH值小于等于3.8,颜色为黄褐色、半透明液体,气味为较浓的甜酸味或酸味。所说的水为对微生物生长无害的、井水、河水、雨水等。所说的乙醇为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3、1∶4、1∶5)的乙醇。所说的植物提取液为从多种植物中提取的香料物质,主要是一些醇类物质。
表2实例应用配比表
EM、糖蜜、乙醇、植物提取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①糖蜜主要做为微生物繁殖的C、N源。
②乙醇可以为微生物繁殖提供C、N源。
③薄荷油一方面可以作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主要提高了微生物对恶臭气体的吸附能力,加快对空间恶臭气体的去处的速度。
④乙醇还可以增加薄荷油的溶解性,使薄荷油与微生物菌体充分混合均匀。
将配好的微生物制剂放入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稀释20倍后,在南京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对站内的压缩池进行现场除臭试验,将稀释后的微生物制剂经雾化喷洒到中转站内后,采用美国Interscan 4170-3型H2S在线监测仪仪器检测中转站内的硫化氢含量,对比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的气体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