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功能防盗锁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4872.3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美竹;杨明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金密码锁具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E05B37/22 | 分类号: | E05B37/22;E05B15/00;E05B17/1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防盗锁 | ||
1.一种双功能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壳(1),该锁壳(1)的一端具有一封闭的 锁芯座座腔(11),该锁芯座座腔(11)的顶壁(111)上开设有一锁梗通孔(111),而底壁(112)上开 设有钥匙插入槽孔(1121),锁壳(1)的中部构成有一号码锁槽腔(12),而锁壳(1)的另一端具有 一锁梗座座腔(13);一锁芯座(2),容设在所述的锁芯座座腔(11)中;一锁芯(3),转动地设 置在锁芯座(2)上,该锁芯(3)的钥匙孔(31)与所述的钥匙插入槽孔(1121)相对应;一锁舌(4), 滑动地配置在开设于锁芯座(2)上的锁舌槽(21)中,锁舌(4)上开设有一偏心头槽(41),该偏 心头槽(41)与锁芯(3)上的偏心头(32)相配合,所述的锁舌槽(21)的一端扩设有一锁梗插入 孔(211),而另一端窄缩有一键槽(212)和一锁轴孔(213),锁轴孔(213)对应于键槽(212)的下 方,所述的锁舌(4)的一端的端面上延伸有一锁轴致动突缘(42),该锁轴致动突缘(42)对应 于所述的锁轴孔(213);一号码锁定机构(5),设在所述的号码锁槽腔(12)内,与所述的锁 舌(4)相配合;一锁梗铰接座(6),设在所述的锁梗座座腔(13)中,并且与所述的号码锁定 机构(5)相联结;一U形锁梗(7),一端与所述的锁梗插入孔(211)相插配,另一端与所述锁 梗铰接座(6)铰接联结,所述的号码锁定机构(5)包括锁轴座(51)、锁轴座盖(52)、锁轴(53)、 号码盘(54)、号码拨盘(55)和弹簧(56),锁轴座(51)设在所述的号码锁槽腔(12)内,该锁轴 座(51)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11),滑槽(511)的下部扩设有一锁轴通孔(5111),锁轴座盖(52) 盖置在锁轴座(51)的上述一端并且与所述的锁梗铰接座(6)固定联结,锁轴(53)的一端对应 于所述的锁轴孔(213),并且与所述的锁轴致动突缘(42)相对应,另一端探入于锁轴通孔 (5111),在锁轴(53)的中部间隔设置有一组锁键(531),号码拨盘(55)有一组,数量与所述 锁键(531)的数量相等,各号码拨盘(55)套置在所述的锁轴(53)上,各号码拨盘(55)的中央 开设有一锁键槽(551),锁键槽(551)与所述的锁键(531)相配合,并且各号码拨盘(55)的外 壁的四周构成有盘齿(552),号码盘(54)的数量与号码拨盘(55)的数量相等,各号码盘(54) 套置在号码拨盘(55)上,号码盘(54)的中央的号码调整齿(541)与所述的盘齿(552)相配合, 在各号码盘(54)的外表面设有符号(542),弹簧(56)容纳在所述的锁轴通孔(5111)中,一端 与所述的锁轴座盖(52)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锁轴(53)的一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座(51)上开设有一 簧片槽(513),簧片槽(513)内设置有簧片(512),簧片(512)与所述的号码盘(5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号码盘(54)的外表面 上的符号(542)的数量有十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功能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符号为依顺序排 列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壁(112)上并且在对 应于所述的钥匙插入孔(1121)的部位构成有一用于对锁芯(3)的端面实施挡护的挡突 (1122),藉由该挡突(1122)而使所述钥匙插入孔(1121)的形状呈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金密码锁具制造厂,未经常熟市金密码锁具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48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测定管道多相流减阻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