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形超宽带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4348.6 | 申请日: | 200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良;姜盼;施伟;刘劲松;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保税区国信通信有限公司;靖江国信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08 | 分类号: | H01Q13/08;H01Q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宽带 极化 天线 辐射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天线辐射单元,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宽带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属于移动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以及3G牌照的全面发放,移动通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由于用户量的迅猛增加,各种制式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都在不断扩展,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逐渐占领市场,此种现状使得基站对天线的频带宽度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知道,基站天线一般由相同形式的辐射单元组合成阵列形式,目前,基站天线的辐射单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气微带,一种是半波振子,其中,空气微带天线频带太窄,虽然可以采用附加一层或多层寄生贴片技术来展宽微带天线的带宽,但频带仍然不够宽,而且天线结构较复杂,而半波振子辐射单元频带虽然较宽但仍然有限,而且由于是采用单片金属折叠整合而成,其与天线底板的焊接范围较大并需要较多的紧固件固定连接,工艺复杂,制约了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单、带频宽、且适用于3G、B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的扇形超宽带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扇形超宽带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辐射体、馈电芯片、巴伦支撑、底座和电缆焊接座,其中,辐射体包括四个具有相同形状的振子臂,相对的两个振子臂为一组,相对应的两个振子臂的下部垂直连接有一个巴伦支撑,而底座则位于巴伦支撑的底部并与巴伦支撑同时连接,其同时通过螺丝固定在反射板上,此外,上述的电缆焊接座则穿过上述的反射板并与底座连接,而所述的辐射体、巴伦支撑、底座和电缆焊接座为一体结构,电缆外导体与上述的电缆焊接座焊接,电缆内导体则与馈电芯片的下端焊接,而馈电芯片为两个,相互之间呈十字形结构,其上端与辐射体组成直接馈电结构或者耦合馈电结构。
上述的四个振子臂为实体扇形或者镂空扇形,并形成中心对称结构,相邻振子臂互成90°角,各振子臂之间具有一间隙。
上述的一组振子臂中的一个振子臂上设置有焊接凹槽,另外一个振子臂上设置有固定凹槽,而馈电芯片的上端一侧与焊接凹槽接触,并通过焊接凹槽与相应的振子臂焊接在一起,形成直接馈电结构,此外,馈电芯片上端的另一侧则通过介质支撑和介质固定件固定在上述的固定凹槽中,另外一组振子臂与上述的一组振子臂结构相同。
上述的巴伦支撑为空心结构,且高度相同,巴伦支撑的材质可以为铝,表面镀银。
上述的电缆焊接座高度相同。
上述的底座下部还设置有用于底座在反射板上定位的定位销,以及底座下部还设置有边缘凸台和中心凸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扇形超宽带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可有效地拓展工作带宽、提高辐射效率、改善隔离度、降低交调信号等,同时,还减少了辐射单元的组成部件、简化了装配流程,实现了低成本设计,且适宜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实体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辐射体与馈电芯片的焊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底座与反射板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电缆焊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45°端口电压驻波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45°端口电压驻波比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反射板 2、辐射体 3、馈电芯片 4、巴伦支撑
5、底座 6、电缆焊接座 7、螺丝孔 8、螺母
9、定位销 10、边缘凸台 11、中心凸台 13、焊接凹槽
14、固定凹槽 15、介质支撑 16、介质固定件 17、电缆外导体
18、电缆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实体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辐射体与馈电芯片的焊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保税区国信通信有限公司;靖江国信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保税区国信通信有限公司;靖江国信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4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测试电路板的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