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及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3817.2 | 申请日: | 2009-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3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生;刘正柱;申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立荣 |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膏 生物 复合 应用 | ||
1.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复合肥由以下步骤制成:
1)将化工厂的废渣磷石膏用石灰水调节pH至4-5干燥,然后粉碎至200-400目备用;将畜禽粪便晾干和/或将农作物秸秆切段晒干备用;
2)按重量比将上述调制好的磷石膏粉与预处理的畜禽粪;或与预处理的农作物秸秆;或与预处理的畜禽粪及农作物秸秆混合,制得混合物;混合的重量比为:磷石膏∶畜禽粪便=30-50∶70-50;磷石膏∶农作物秸秆=20-50∶80-50;磷石膏∶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30-50∶10-20∶60-30;
3)将上述混合物充分拌匀,加入占混合物重量35-65%的水;
4)将调制好的上述混合物堆置进行发酵,夏季发酵14-20天,春季或秋季发酵25-35天,得发酵混合物;
5)制作培养基,在培养基灭菌后,控制培养温度在28-32℃条件下分次接种以下有益微生物:
a、先接种占培养基重量2.5-8%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占培养基重量2-7%的硝化细菌(Nitrosomonas,Nitrobacter)和占培养基重量1.5-6.5%的梭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lostridium),培养3-4天;
b、再接种占培养基重量2-8%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占培养基重量2.2-6.8%的胶冻芽孢杆菌(Bacillus mecilogenosus),培养2天;
c、再接种占培养基重量2.5-7.5%的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fluorecens)和占培养基重量2.5-7.5%的铜绿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auroginosa),培养2-3天;
d、再接种占培养基重量1.5-6%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占培养基重量2-8%的红螺菌(Rhodospirillum sp.)、占培养基重量3-6%的圆褐固氮菌(Azotobocter chroococcum)和占培养基重量的1.5-7%蓝细菌(Cyaobacteria),继续培养3-5天;
e、最后再接种占培养基重量2-9%的哈慈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占培养基重量2-8.5%的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再继续培养2天,收集得混合菌;
6)培养完成后,将得到的混合菌与步骤4)制得的发酵混合物按重量比1∶300-1000混合,再加水调节含水量至35-45%,充分拌匀,室温下堆置3-5天进行二次发酵;然后晾干至含水量达20-30%,粉碎后得粉末状混合物即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按重量比将1828%麦麸、15-19%米糠、3-8%菜子饼粉、3-5%花生饼粉、12-16%玉米粉、0.5-0.8%硫酸镁、0.2-0.6%硫酸亚铁、0.1-0.5%氯化钙、0.05-0.2%磷酸二氢钾,加自来水配至100%,控制pH为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将培养基置于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50-65分钟,保持灭菌锅中温度为120-124℃,压力为0.08-0.12Mpa;取出已灭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无菌接种室内冷却,并放置2-3天;冷却后,采用同样方法在灭菌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发酵时,将上述调制好的混合物堆置进行发酵,堆高1-1.5米,底长20-30米,宽15-20米,四周用塑料膜覆盖保温以促进发酵,夏季发酵14-20天,春季或秋季发酵25-35天;发酵一周后,或当每天堆内15-20cm处的发酵基质温度达到50℃时,立即翻堆,拌匀,再次成堆、密封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中夏天翻堆5-7次,春秋翻堆3-5次;当成堆的发酵基质堆温稳定在30-40℃,有一股煮熟的饲料气味,同时堆体积明显缩小时,发酵完成。
5.含磷石膏的生物复合肥在大田作物及改善盐碱土、酸性土和海涂土壤结构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8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稻丰散与吡蚜酮杀虫组合
- 下一篇:一种葡萄专用肥的制备及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