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915.4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镇阳;李网生;陈惠桐;刘志文;茅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觅丹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无线通讯装置;特别关于一种无线通讯装置,该装置安装在物体上利用GSM网络实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别关于装置与物体之间的信息采集是由装置提供的RS485接口和MODIBUS通讯协议形成现地485网络,将满足现地485网络要求的各类用于物体监测的传感器接入,这样就实现了装置与物体之间的信息采集。
背景技术
已知技术的无线通讯装置是手机和DTU(数据传输单元),手机作为终端产品是靠成熟并公众化的GSM网络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当GSM网络提供数据服务业务后,就出现了DTU,DTU通过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流,借助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中心软件实现与人的交互,国内使用的DTU分GPRS DTU和CDMADTU。
发明内容
已知无线通讯装置功能有限。例如:
一、手机只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局限手机应用于物的关键因素有:
1、接口,手机没有与传感连接的接口;
2、电池,因应用到物体的无线通讯装置环境非常恶劣,对装置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严重影响设备可靠性的是储能介质,使用最多的储能介质是锂电池,而:
(1)锂电池完全冲放电次数只能在300次左右,制约了设备的寿命,造成后期设备的维护量巨大,以至于阻碍了设备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2)锂电池的放电效率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对于室外全天候应用的设备无法解决低温环境的应用。
二、DTU只能与数据中心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局限DTU不能直接实现“物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关键因素有:
1、DTU自身不带电池,当DTU遇到停电故障时,无法工作,不能直接建立与人之间的告警;
2、DTU需要数据中心的支持,尤其是“心跳”信号的维持;
3、DTU适用于数据量大、传输速度高的应用。
上述已知技术的无线通讯装置不适合于“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别不适合对于物体进行安全监测,遇警及时报警的场合。
因此,需要发展一成本低,能提供对物体安装的各类传感器进行接入的接口,具有对传感器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异常能及时直接向“人”(管理者)报警,以便管理者能赢得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避免或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本发明之物机包括外壳、电源、超能电池(发明申请号:200810196366.5)、处理器、RS485接口、无线通讯模块、匹配无线通讯模块的天线。
1、外壳的密封性要好,防护等级为IP65;
2、电源不仅电压输入范围宽(AC40~AC265V),而且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
3、超能电池克服了Li-Ion电池寿命缺陷,超能电池充放电大于50万次,是Li-Ion电池的500倍,是Ni-MH和Ni-Cd电池的1000倍,如果对超级电池每天充放电20次,连续使用可达68年;
4、处理器使用工业级高集成度MCU;
5、RS485接口增加保护措施,包括防雷;
6、无线通讯模块根据需要配置,在结构上设计可更换机构,选择国际知名品牌;
7、SIM卡座是物机用于安装SIM卡的装置,SIM卡座一定要选择国际知名品牌;
8、天线采用与无线通讯模块匹配的天线。
本发明之物机适合非常恶劣的应用环境,当安装现场电源故障时,物机能立即向预置的手机(监控中心和管理者)采用短信发送告警信息;当安装现场电源正常时,物机通过RS485接口采集现场485总线上的各传感器信息,经过对传感器数据的算法处理,根据预置的门限,发现报警时,物机能立即向预置的手机(监控中心和管理者)采用短信发送告警信息;管理者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要求物机连续发送现场数据到监控中心。对于区域性的应用,物机与物机之间能实现信息交流,根据算法实现区域内物体监测的关联。
本发明之效果能实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组成框图。
图2.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图。
图3.本发明的开关电源图。
图4.本发明的多电源图。
图5.本发明的模块控制图。
图6.本发明的MCU图。
图7.本发明的接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觅丹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觅丹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9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