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味子酯甲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2801.X | 申请日: | 2009-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范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317/70 | 分类号: | C07D317/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味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味子酯甲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五味子酯甲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分子式:C30H32O9,分子量:536.577,CAS登录号:58546-56-8,结构式如下:
五味子酯甲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护肝等生理活性,存在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中。
现有技术中,五味子酯甲的提取分离法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法等,但这些提取工艺得到的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低,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且不利大生产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大生产操作、产品纯度高的五味子酯甲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取五味子果实粗粉,粉碎,加入其重量0.5-2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加热回流1-3小时,弃去石油醚层,药渣加入其重量5-10倍量体积的60-90%乙醇加热回流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药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其重量1-5倍量体积的水,搅拌,滤过,取滤渣,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冷藏,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氧化铝层析柱,氯仿-乙酸乙酯(1∶1)洗脱,收集3-8倍柱体积量洗脱液,浓缩,放置,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即得。
石油醚回流的工艺条件优选为:加入药材重量1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加热回流2小时。
乙醇回流的工艺条件优选为:加入药渣重量8倍量体积的8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小时。
加入到稠膏中水的用量优选为其重量3倍量体积。
氧化铝层析柱洗脱液的收集量优选为5倍柱体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五味子酯甲,操作简便、污染少、设备投入小,利于大生产操作。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五味子果实粗粉10Kg,粉碎,加入其重量0.5-2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石油醚层,药渣加入其重量5倍量体积的60%乙醇加热回流1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其重量1倍量体积的水,搅拌,滤过,取滤渣,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冷藏,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氧化铝层析柱,氯仿-乙酸乙酯(1∶1)洗脱,收集3-8倍柱体积量洗脱液,浓缩,放置,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即得五味子酯甲4.3g,经HPLC检测,纯度为98.3%。
实施例2
取五味子果实粗粉10Kg,粉碎,加入其重量2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加热回流3小时,弃去石油醚层,药渣加入其重量10倍量体积的9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3小时,合并药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其重量5倍量体积的水,搅拌,滤过,取滤渣,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冷藏,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氧化铝层析柱,氯仿-乙酸乙酯(1∶1)洗脱,收集8倍柱体积量洗脱液,浓缩,放置,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即得五味子酯甲6.5g,经HPLC检测,纯度为98.3%。
实施例3
取五味子果实粗粉10Kg,粉碎,加入其重量1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加热回流2小时,弃去石油醚层,药渣加入其重量8倍量体积的8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小时,合并药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其重量3倍量体积的水,搅拌,滤过,取滤渣,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冷藏,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氧化铝层析柱,氯仿-乙酸乙酯(1∶1)洗脱,收集5倍柱体积量洗脱液,浓缩,放置,析出结晶,分离结晶,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即得五味子酯甲6.9g,经HPLC检测,纯度为9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派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硬盘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移动终端的空间输入法及其实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