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含铟镓蒸馏废酸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32782.0 | 申请日: | 2009-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黄兴灯;唐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58/00 | 分类号: | C22B58/00;C22B3/32;C22B3/06;C22B7/00;C25C1/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 地址: | 21116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铟镓 蒸馏 废酸中 综合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从含铟镓蒸馏残液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乙酸乙酯做萃取试剂,煤油为稀释剂;采用间歇式萃取方式,两级萃取,每天定量补充新的乙酸乙酯,保持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2-3∶1;萃取搅拌用时5分钟;静置分层后,萃余液排至中和池进行铟的富集回收;负载有机相经4-6N的盐酸洗涤机械夹杂,然后用1-1.5N的稀盐酸进行反萃,静置分层后,将贫有机相与反萃液分离;
反萃液经过两次中和富集形成镓精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铟镓蒸馏残液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萃液经过两次中和富集形成镓精矿,其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用片碱将反萃液pH值调至0.5-1.0,加热升温至50-60℃,缓慢加入亚硫酸钠,用硫氢化钾作终点指示剂,滴定至溶液不显色,搅拌20-30分钟;
经过还原后的溶液,加热升温至80-100℃,加入碳酸钠并不断搅拌,调节溶液pH在4.0-5.0之间,加水进行洗涤;待沉淀完全,排走上清液,沉淀继续进行洗涤除杂;
洗涤后,得到的沉淀物压滤后进行碱化造液,静置冷却澄清;上清液取出待用,结晶和沉淀用离心机甩干,收集溶液待用;
取静置后的上清液以及甩出溶液进除杂槽进行第一次电积除杂,控制阴极电流密度为200-400A/m2,温度30℃-50℃,时间16-48小时,高于镓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杂质优先还原析出;
除杂后的溶液待冷却后,过滤;将过滤后溶液进入电积槽,进行第二次电积,保持阴极电流密度为3000A/m2,温度30℃~50℃,时间24~48小时,金属镓在阴极析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含铟镓蒸馏残液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态金属镓在出槽时于集镓盘中放出,通过酸碱清水洗涤得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含铟镓蒸馏残液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镓部分呈海绵状,得到的海绵镓经过热水洗涤后,放入烘箱内,恒温40-60℃,24小时后将液态镓收集,渣返回酸浸,烘得的金属镓用2-5N盐酸进行酸洗,搅拌1-2小时,酸洗后用水洗至pH=7,获得高纯度金属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从含铟镓蒸馏残液中综合回收铟镓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中和沉淀工序:
采用液碱中和萃镓余液沉淀铟,选定沉淀终点pH值4.3~4.5,铟精矿压滤后进入浸出工序;
浸出工序:
中和沉淀工序所得铟精矿采用H2SO4+HF三次浸出;浸出条件:液固比=3∶1,初始酸度1~1.5N H2SO4,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4小时;浸出液采用液碱调节pH值1.0-2.0,静置澄清,清液进入萃取工序;
萃取工序:
选择P204作为铟萃取剂,稀释剂采用经硫酸磺化处理的煤油,煤油经硫酸磺化,有机相组分为30%P204+70%磺化煤油的混合物;采用间歇式二级萃取方式,萃取条件:油/水=1/2~2.5,混合时间3分钟,洗酸为pH值1的稀硫酸溶液,并加入草酸、氟化铵控制其浓度分别在3~6g/l和5~8g/l;反萃采用6-8mol/L的盐酸作反萃剂,反萃条件油/水=5/1,反萃液反复使用,使其达20-40g/l后引出萃取系统,进入下道工序;
净化除杂:
将反萃液沉淀终点pH值控制在13以上,使Zn、Al进入碱液而经过洗涤除去;经洗涤除锌后的铟富集物用盐酸溶解,控制pH值1~2,加热到80℃,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使Sn2+氧化为Sn4+沉淀与铟分离,根据Pb、Cu、Cd、或Sn的硫化物溶解度极小,向经氧化后的上清液中加入一定量硫化钠的水溶液使其形成硫化物沉淀与铟分离;净化后的氯化铟溶液进入置换工序;
置换工序:
置换采取铝板在加热条件进行,置换中途通过补入盐酸以保持置换液的酸度,置换时间12-16小时,置换残液In<10ppm;海绵铟易于与铝板剥离,海绵铟压去水份后在片碱覆盖下熔铸,熔铸温度300-400℃,液铟注入模具得到粗铟阳极板,上层碱渣返回铟反萃液中和沉淀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7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