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黄花蒿中提取抑藻活性成分的方法及抑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2634.9 | 申请日: | 200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倪利晓;李时银;郝向阳;于东盛;陈世金;任高翔;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65/12 | 分类号: | A01N65/12;A01P13/00;C02F1/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花 提取 活性 成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从天然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抑 藻活性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水体藻华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最常使用 的方法是化学法。
现有的化学除藻剂,主要是硫酸铜,机理是利用铜离子的毒性去干扰藻类光 合反应系统,使之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最终达到灭杀藻类的目的。然而, 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不具有选择性,在杀藻的同时被其他水生植物和动物吸收 或摄取,造成水体中的其他生物的死亡,或者在生物体内累积最终给生态环境和 人类健康造成破坏。
植物所产生的化感物质抑藻效果明显,环境友好,因此其作为新型的抑藻剂 成为趋势。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将植物体绑扎后直接投放于水 体,如大麦秸秆、某些落叶等;二、从植物体中分离出化感物质,然后施用于水 体。然而植物体直接投放于水体不仅会破坏景观水体的美观效果,而且易产生二 次污染,特别是当植物秸秆失去抑藻活性后,大量的腐败潮湿的秸秆难于处理, 限制了此方法的大规模使用;目前,抑藻的化感物质的来源主要为各种大型的水 生植物,由于水生植物受到环境条件所限,不易大范围的种植和收获,限制了化 感物质的提取,而且从水生植物体中分离化感物质也有具有分离成本高,难度大 等特点,不易在实际中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植物抑藻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分离困难、成本高的缺点,本 发明提供一种从黄花蒿中提取抑藻活性成分的方法及抑藻方法,来源广泛、抑藻 效果好、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从黄花蒿中提取抑藻活性成分的方法,采用有机 溶剂分级提取黄花蒿的活性成分,然后再经过酸和碱萃取、洗涤得到抑藻剂,具 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洗净、烘干粉碎的黄花蒿使用低级烷烃溶剂提取2~5次,过滤, 使用稀酸洗涤滤液,再使用稀碱萃取酸洗后的滤液1~4次,取水相调节pH值 在2~3之间,然后再使用C1~C4的有机溶剂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溶剂层浓缩 得到抑藻活性成分一;
第二步,将第一步萃取后的黄花蒿残体使用C1~C4的有机溶剂提取1~3次, 过滤后使用稀酸洗涤滤液,然后再用稀碱洗涤,然后将洗涤后的滤液浓缩得到抑 藻活性成分二。
所述的低级烷烃溶剂为石油醚或者正己烷。所述的C1~C4的有机溶剂为乙 酸乙酯、乙醚或者氯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稀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5 %的盐酸或者硫酸。所述的稀碱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或者氢 氧化钾。提取方法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或索氏提取法。所述的黄花蒿为花期时的黄 花蒿的地上部分。
使用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抑藻活性成分抑藻时,可以将抑藻活性成分一和抑藻 活性成分二分开或者合并作为抑藻剂使用,使用时浓度为50-200mg/L。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材料,环境亲和性强,使用中无二次污染。黄花蒿 作为一种中药材,在我国分布广泛,种植普遍,原料易得,并且扩展了黄花蒿的 使用范围。
2.该提取方法简单易行,提取的活性成分作为抑藻剂使用廉价无毒,成本 低廉,有利于实际推广使用。
3.使用时不受地域、节气、温度等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藻类抑制剂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集花期的黄花蒿地上部分,于80℃烘干48小时,粉碎。称取粉碎后的黄 花蒿300g,在300W、40KHz的超声波中辅助作用下,使用1.5L的石油醚提取 两次,每次3小时。过滤,将石油醚提取液合并,然后使用1L 0.5-5%wt盐酸 溶液洗涤一次。酸洗后的石油醚提取液使用2L的1-5%氢氧化钠溶液萃取两次, 水相合并后用浓盐酸酸或者硫酸调pH=2~3,使用0.5L的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乙酸乙酯层合并,浓缩,得到抑藻活性成份一6.5g。
将上述经石油醚浸提过的黄花蒿残体,在超声波中辅助作用下,使用1.5L 的乙酸乙酯提取两次,每次3小时。过滤,乙酸乙酯层合并后使用1L的0.5-5 %wt盐酸洗涤一次,1.5L 1-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两次后,将乙酸乙酯层浓缩得 到抑藻活性成份二7.4g。
将抑藻活性成分一和抑藻活性成份二合并得抑藻活性物质13.9g。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