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磁性载药载基因热控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406.1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生;王丽;王子妤;张佳;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8/00;A61K47/28;A61K47/42;A61K47/32;A61K47/04;A61K47/0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磁性 载药载 基因 控释 脂质体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治疗癌症药物的纳米磁性载药载基因热控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纳米磁性载药载基因热控释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通过改良的薄膜分散加高压匀质法制备一种既包封有As2O3又包封有载抗肿瘤基因的锰锌铁磁性纳米粒同时具有合适相变温度(41℃-46℃)的新型纳米热控释脂质体,由于包封的锰锌铁磁性纳米粒在交变磁场中具有磁感应升温、控温、恒温特性,因此当温度上升至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时,药物和基因则可以缓慢释放,实现纳米磁性材料热控释下的化疗和基因治疗的结合,同时,由于热控释脂质体的相变温度为41℃-46℃,正是肿瘤热疗的理想温度,从而使这种新型纳米磁性载药载基因热控释脂质体能以热敏脂质体为中介集热疗、化疗、基因治疗于一体,发挥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它还具有磁靶向定位及降低砷剂全身毒副作用等优点。
热敏脂质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可以利用脂质体的载药特性和热疗的双重优势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其原理是当达到相变温度时,脂质体中的磷脂产生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的物理转移,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增加,药物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对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局部化疗的作用,如果相变温度处于肿瘤热疗温度41℃到46℃之间,可以同时发挥肿瘤热疗的作用。近年来又有学者[1]将磁性材料如右旋糖酐铁等包裹在脂质体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脂质体-磁性脂质体,除了具备脂质体的特点,它可以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把抗癌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和定位于靶区,从而降低药量,减小毒性,提高疗效。包封在磁性脂质体中的磁性材料主要用途在于将脂质体磁性靶向到肿瘤部位,提高了治疗的靶向性,但近年来纳米磁性材料的升温热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磁性纳米材料能在在交变磁场下产热增强热疗效果,进而改善肿瘤区域内的血液循环和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达到肿瘤靶向区域。还有学者直接在磁性纳米材料内加入抗癌物质,达到热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此过程中磁性材料起到增强产热和靶向药物输送的双重作用。利用磁性纳米材料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进行自动控温、恒温。由于铁磁性物质本身具有居里温度的特点,当温度升至居里点后铁磁性失去磁性而降温,低于居里点后又恢复磁性而升温,从而达到对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恒温,这对深部肿瘤的热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它是一种具有较低居里温度的软磁铁氧体材料,在交变磁场照射下可以强烈吸收电磁波能量而升温;当温度达到居里温度时,它转变为非磁性物质而失去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能力,使温度下降,当温度低于居里温度时,又恢复升温锰锌铁氧体纳米微球又恢复磁性升温,如此往复,使温度始终控制在设定的居里温度处,从而实现对肿瘤加热治疗的自动升温和控温,提高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也研究出了当Mn1-xZnxFe2O4中的x为0.5时,其经过交换散热后能够缓慢升至肿瘤治疗的合适温度(41℃-46℃)并保持恒定不变,达到抗肿瘤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材料热疗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若是单纯热疗没有载药,其作用仍显单一,研究表明,化疗药物与热疗联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在肿瘤治疗的药物中,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最早用于治疗肿瘤的,现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已作为国家二类新药正式上市,国内外研究其对实体瘤的作用,如乳腺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确认了其广谱抗癌性。另外,As2O3在临床治疗白血病时,不但效果显著,而且没有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无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引起的易复发、易耐药等缺点。但是由于全身用药,血浆砷浓度很快升高并迅速弥散周围组织,所以仍有少部分病人出现消化道症状、末梢神经炎、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所以,开发As2O3新剂型,提高药物在靶区的浓度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是提高抗肿瘤疗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锌介孔材料载银抗菌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PET镀膜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