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373.0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许鸣石 |
地址: | 21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中的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互连中,电源连接器是电源电路互连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传输电路的性能。
未来的电源连接器发展趋势必然是小型化、高密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散热面积环境下降低接触件接触电阻及高可靠的接触性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电流传输能力,电源连接器一般采用增大散热面积、加大材料厚度的方法,但要满足小型化、高密度的要求,接触件散热面积的增加范围就变得十分有限。因此,通常采用另一种方法:通过改变材料本身性能来实现大电流传输的目的,即采用高导电铜合金,降低接触电阻,提高传输电流的能力,进而满足大电流传输过程中的热量减少和温升控制,降低由于电流产生的较高温升对电子电路性能的影响。
然而,具有较高导电性能的材料,其弹性很差,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给连接器接触可靠性提出了难题。因此,如何保证接触件接触可靠性便成了高密度、小型化、电源连接器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能够满足电源连接器高密度、小型化的需求,而且接触可靠,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它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接触片之间形成窄槽,每个接触片上设有向外略鼓的远端圆弧接触区、向内略收缩的近端圆弧接触区,接触簧圈尾端通过连接带将多个接触片连接成一个整体。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所述接触簧圈为具有一个轴向开口的半封闭筒形结构。
所述连接带与接触片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相连。
所述接触簧圈为薄型弹性铜合金带通过冲压、卷圆成型。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应用于电源连接器插孔中,用以配合插孔与插针可靠连接,克服了插孔与插针高导电铜合金材料弹性较差的问题,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完全能够满足高密度、小型化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本发明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所示,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为了清楚和方便的说明,附图没有按比例绘制,而是把重点放在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附图所显示的各种精确的安置与手段。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安装到插孔内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了本发明的插孔与插针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插孔与插针对接时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接触簧圈;10接触片;11窄槽;12连接带;13圆弧过渡区;110远端圆弧接触区;111近端圆弧接触区;2插孔;20导向斜面;21凹槽;22圆孔;3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连接器中的接触簧圈,包括至少两个向远端延伸的接触片10(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接触片10),接触片10之间形成窄槽11,每个接触片10上设有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和近端圆弧接触区111,接触簧圈1尾端通过连接带12将多个接触片10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带12与接触片10通过一段圆弧过渡区13相连。
如图2所示,接触簧圈1是由很薄的铜合金带冲制、卷圆而成,包含三个向远端伸出的接触片10,它们在近端通过连接带12相互连成一个整体。
接触簧圈1的安装使用情况如图3、图4、图5所示,接触簧圈1安装到插孔2上的圆孔22中,圆孔22上的导向斜面20为接触簧圈1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连接带12正好卡在凹槽21内,这样便限定了接触簧圈1的轴向移动,同时连接带12与凹槽21侧壁相接触,接触簧圈1上的远端圆弧接触区110同样与圆孔22侧壁紧密连接。
接触簧圈1装入插孔2后,在其前后形成两处紧密接触:近端为连接带12与凹槽21内壁接触,远端为远端圆弧接触区110与圆孔22的内壁相接触。
如图4、图5所示,插孔2与插针3对接时,接触簧圈1与插针3的接触部位为近端圆弧接触区111,这样便形成:插针3一侧在接触簧圈1的弹性挤压下与插孔2内侧壁直接接触如图5所示,形成较长的线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插针3另一侧则与接触簧圈1上的近端圆弧接触区111相接触,保证了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发明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限制。总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网络的故障诊断仿真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