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流隔热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1710.4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全林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流 隔热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流隔热板,具体涉及一种可产生自然对流以降低传入室内热量的对流型隔热板。
【背景技术】
建筑物外壳受到太阳照射会吸收热量而传入建筑物内,使室内的温度提升,需借助空调系统来降低温度,因此,建筑物外壳热负载通常占空调负荷的大部分,故能有效降低太阳热能传入室内,对于能量的节约有很大的帮助。
而用于降低太阳热能传入室内的方式,多利用具有隔热效果的隔热板覆盖于建筑物外壳以隔绝热量传导及降低热量吸收,而一般的设计多着重在隔热板的强度或利用中间填充材来造成热阻抗,现有技术利用中间填充材的隔热板设计,是利用保丽龙或空气等材质填充在隔热砖的中间部分来达到以隔绝热量传导及降低热量吸收,但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流隔热板,适用于屋顶或建筑物外壳,主要由下端板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上覆板所组成,所述上覆板与下端板之间具有适当间隙以形成通风道,所述上覆板的上方设为多个通气管,当太阳照射时,通过所述通气管吸收太阳辐射热,使上覆板与下端板间的空气发生温差及密度变化,而产生空气浮力现象,同时透过通气管的通气管道来增强浮力效果,使上覆板与下端板间的空气溢出,而外界的较低温空气则由通风道进入,使形成自然对流,带走对流型隔热板内部的热量,避免热量传入屋顶或是建筑物外壳,使室内负荷降低,达到减少室内空调负荷,获得节省电力消耗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柱形通气管的对流型隔热板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垂直摆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所述,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的立体图,其中所述对流型隔热板贴在屋顶或建筑物外壳,其包括下端板1及设置在其上方的上覆板2,且所述上覆板2与下端板1间具有适当间隙形成通风道3,所述上覆板2的上方设为多个通气管4,并在其内部开设有与通风道3相通的通气管道5;而所述上覆板2与下端板1间借助多个支柱6加以结合,且所述上覆板2的面积略小于下端板1的面积,供外界的空气进入。其中所述通气管4以高日光辐射吸收率材质为佳,以利于太阳辐射热的收集。另外,所述通气管4表面也可通过烤漆或电镀深色金属方式,达到增加太阳辐射热的收集。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柱形通气管的对流型隔热板立体图,其中所述通气管4可为柱形通气管4A。所述柱形通气管4A,其腰身较小于两开口侧,以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热的面积。
请参阅视图,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当对流型隔热板水平摆置时,太阳照射在所述上覆板2及通气管4的表面时,会造成上覆板2及通气管4受热温度上升,由于空气密度会因温度上升而降低,产生浮力,而使上覆板2及通气管4表面的空气上升。同时所述通气管4会由其通气管道5加强吸引位于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通风道3内的空气,而由通气管道5溢出。另外,外界的空气可由通风道3进入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因此,本发明的对流型隔热板可形成自然对流现象,通过所述自然对流现象可带走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的热量。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的空气由通气管4溢出,可减少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空气边界层的成长,使上覆板2及下端板1间的温度降低,因此,下端板1可吸收的热量减少及室内负荷的降低,使室内空调的负载减低。而本发明的对流型隔热板也可垂直摆置(如图4所示,本发明对流型隔热板垂直摆置的示意图)或根据屋顶的斜度座摆置,其均可具有上述水平摆置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全林,未经唐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1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