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炒茶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1642.1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屠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伟平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杀青炒制结束后,能够迅速从高温炒锅内分离出全部茶叶成品,且具有防高温伤害、加工效率显著提高的改进的炒茶机。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涉及以下的几个重点步骤:搅拌(也称杀青),是利用高温使水分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散发,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需的水分,保持叶细胞的本色;揉捻,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也不容易保存。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味淡,反复揉的茶,茶性会变得味浓,可多次冲泡仍味浓香醇。
以上的过程,对操作人员熟练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步骤对人工操作要求都不同。因此能熟练操作整个过程的人不多,直接导致了茶叶生产效率低。此外,由于炒制完毕的炒锅温度普遍较高,为把茶叶尽快取出进行后续筛选、分离的作业,杀青、揉捻制程中炒锅的温度相当高,操作人员常常会有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炒茶机,能够实现炒锅快速倾倒出炒制完毕的茶叶。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中部的炒锅、出火口位于炒锅底部的加热炉、固定接设于支架上的电气控制单元,以及一个自电气控制单元向炒锅设置并悬浮于炒锅内的揉捻器,该电气控制单元包含定时器、转速控制器及电机,该揉捻器与电气控制单元的电机以连接杆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炒锅底面与支架通过铰链相接,炒锅底面其它部分空置于支架的水平网面上,并且所述炒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翻转炒锅的隔热把手。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其中圆形的炒锅底面固设于一矩形底板之上,底板的前侧边缘与支架相铰接,装接所用的铰链数量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设置于底板前侧边缘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其中铰链的数量为一个,设于炒锅底面前侧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其中隔热把手为耐高温的聚酯橡胶把手、木把手或表面裹布的把手。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其中炒锅底面为平面或圆底弧面。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其中支架底端设有脚轮,且该脚轮带有制动器。
本发明改进的炒茶机投入应用后显著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发明改进的炒茶机,能够实现茶叶杀青制程后快速取出茶叶,同时避免人员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改进的炒茶机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传统炒茶制作工艺效率低下,且易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不良状况,本发明设计并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炒茶机。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改进的炒茶机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所示可以看到,该改进的炒茶机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1中部的炒锅2、出火口31位于炒锅2底部的加热炉3、固定接设于支架1上的电气控制单元4,以及一个自电气控制单元4向炒锅2延设并悬浮于炒锅内的揉捻器5,该电气控制单元4包含定时器、转速控制器及电机,该炒茶机的揉捻器5与电气控制单元4的电机以连接杆6相接,且该连接杆6的一段为软轴61。
上述改进的炒茶机的特点是:圆形的炒锅2底面固设于一矩形底板之上,底板的前侧边缘于支架相铰接,装接所用的铰链7数量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设置于底板前侧边缘的左右两侧;而炒锅底面及底板的其它部分空置于支架的水平网面上,并且该炒锅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翻转炒锅的隔热把手。其中该隔热把手设置的位置相对自由;例如,如图1中所示设于炒锅后侧顶部的隔热把手22、或设于炒锅旁侧的隔热把手21。上述隔热把手具有耐高温特性,可以是聚酯橡胶把手、可以是木把手,也可以是表面裹布的把手
此外,该电气控制单元4除内部设有定时器、转速控制器及电机外,其箱式外壳还设有用于输入运行参数的调节旋钮41或按键42,以及用于输出运行状态的显示装置43。其中,电机受控并通过连接杆6与揉捻器4相连,并且该电机与连接杆相接的部份还设有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旋转时连接杆的偏摆角度大小。
上述改进的炒茶机,其优选方案还可以包括:一方面该加热炉3的开关既可以嵌设于电气控制单元4内,又可以独立地固接于支架1上;另一方面该炒锅2底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圆底弧面;又一方面该支架1底端还设有脚轮,该脚轮可以是带有制动器的滚轮,便于炒茶机的移动及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伟平,未经屠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1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