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叠合密肋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1025.1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华远;李永峰;宗可锋;张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叠合 密肋板 支撑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心叠合密肋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GBF、BDF空心叠合密肋板楼板支撑体系的传统施工一般采用小立杆间距,立杆横 距、纵距一般在500~650mm之间,没有考虑空心叠合板的受力特性,在空心板底的立杆因传 递集中应力而导致空心板开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立杆的间距很密,使剪刀撑无法搭设, 因支撑体系整体刚度较差,时常发生坍塌事故,同时也造成材料及人工的极大浪费;密肋梁 板模板采用满铺模板的方式,不仅造成模板的浪费,而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会从肋 梁、框架梁两侧向空心板处渗透,容易造成空心板上浮,使空心叠合板板底形成多于砂浆层, 该层粘结强度差,极易脱落,拆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安全可靠的空心叠合密肋板支撑体系施工方 法。其技术方案为采取以下步骤:
1)定位放线:根据图纸在基础底板或现浇板上放出顶部密肋梁、框架梁中心线;
2)搭设立杆和水平杆: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准确支撑在框架梁、密肋梁梁底中心线上, 然后按步距≤1500mm搭设支撑体系水平杆,以便实现最佳受力状态;
3)搭设剪刀撑:在每个框架柱网纵横中部和框架梁两侧的立杆上搭设竖向连续剪刀撑, 剪刀撑与地面形成45°~60°的夹角;
4)安放模板:密肋梁模板采用比密肋梁宽400mm的模板条,放置在密肋梁的底部,两边 各宽出密肋梁200mm,空心板直接做叠合板的模板;
5)安放定位箍筋:采用ф12~ф20的定位箍筋,与密肋梁、框架梁、墙的箍筋点焊为 整体,每块空心板的每侧面设两个定位箍筋,用于空心板定位与防滑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立杆准确支撑在框架梁、密肋梁梁底中心线上,实现最佳受力状态;
2、目前空心板平面尺寸一般为900×900mm,密肋梁截面宽度一般为200mm,所以立杆间 距将达到1100mm,比常用的立杆间距为500mm~650mm支撑体系施工方法节省材料50%左右, 施工操作空间大,缩短施工周期1/3以上,降低分项工程施工成本26%以上;
3、在每个框架柱网纵横中部和梁底两侧立杆上均设竖向连续剪刀撑,充分保证了空心板 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抗水平侧移刚度,防止倒塌;
4、密肋梁模板采用比梁宽400mm的模板条,不仅节省了模板,增加模板与空心板的摩阻 力,防止空心板滑移,并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防止混凝土从密肋梁、框架梁两侧向空心板 处渗透,造成空心板上浮,形成多于砂浆层;
5、定位箍筋可用于空心板的定位与防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中:1、密肋梁模板 2、框架梁 3、密肋梁 4、空心板 5、定位箍筋 6、叠 合现浇板 7、剪刀撑 8、底层梁板 9、箍筋 10、水平杆 11、立杆 12、受力钢 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步骤是:
1)定位放线:根据图纸在底层梁板8上放出顶部密肋梁3、框架梁2中心线;
2)搭设立杆和水平杆: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11准确支撑在框架梁2、密肋梁3梁底中 心线上,然后按1500mm步距搭设支撑体系水平杆10;
3)搭设剪刀撑:在每个框架柱网纵横中部和框架梁2两侧的立杆11上搭设竖向连续剪 刀撑7,剪刀撑7与地面形成45°~60°的夹角;
4)安放模板:密肋梁模板1采用比密肋梁3宽400mm的模板条,放置在密肋梁3的底部, 两边各宽出密肋梁3200mm,空心板4直接做叠合现浇板6的模板;
5)安放定位箍筋:采用ф12~ф20的定位箍筋5,与密肋梁3、框架梁2、墙的箍筋9 点焊为整体,每块空心板4的每侧面设两个定位箍筋5,用于空心板4定位与防滑移。
注:步骤1)中的底层梁板也可以是基础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鑫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1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行为识别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显影液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