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胶囊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0716.X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清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K9/48;A61P17/06;A61K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牛皮癣 中药 胶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
牛皮癣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治疗和乱用药物而造成牛皮癣服药病情就减轻,停药就复发的原因。除季节性的复发以外,还有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或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扁桃体炎、咽喉炎,如有以上发生应及时彻底治疗。在此提醒患者朋友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治病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治疗机构进行科学、规范治疗。
综上所述:牛皮癣的发病原因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患者本身存在牛皮癣的易感基因。二是遇到相应的外界诱因的激发下才能导致牛皮癣的真正的发生。在治疗方面必须对牛皮癣的易感基因进行抑制,从根源上消除患病隐患,这样即使存在外界的诱因也不会导致牛皮癣的再次复发。
目前对牛皮癣的治疗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在西医治疗方面,多采用化学制剂,如激素类药物,虽然但是见效快,但副作用大,且容易复发;而现有中药制剂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并且费用高,虽有一定的疗效,但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及治疗皮肤疾病的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中药疗效不明显的问题,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理论,从而提供一种有效治疗牛皮癣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胶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九头狮子草5-10份、九节菖蒲5-10份、大叶狼豆柴叶5-10份、纤毛婆婆纳5-10份、杨梅树皮8-15份、扶桑叶8-15份、食盐8-15份、地肤子8-15份、白藓草10-20份、白茄根10-20份、当归10-20份、丹参10-20份、白芷15-25份、枸杞叶15-25份、红花15-25份、雷公藤15-25份;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九头狮子草、九节菖蒲、大叶狼豆柴叶、纤毛婆婆纳、杨梅树皮、扶桑叶、地肤子、白藓草、白茄根、当归、丹参、白芷、枸杞叶、红花、雷公藤各味药物,分别去除杂质、洗净、晾干炒黄,将药物混合,加三倍量药物的清水浸泡3小时,移入砂锅中加入食盐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时,滤出药液,再加二倍量药物的清水继续煎煮2小时,取上清液送蒸发器浓缩制成浸膏,浸膏送入烘干箱内于130℃温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细末,消毒后按0.5g/粒装入胶囊,即为成品。
服用方法: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日2次,每次2粒,温水服送,服用期间,忌腥辣、烟酒。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药理分别为:
九头狮子草: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发汁解表,清热解毒,镇痉。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白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高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九节菖蒲:
【性味归经】辛,温。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功能主治】有开窍除痰、安神醒脾的功能。用于热病昏迷、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腹胀闷、食欲不振。外用治痈疽疮癣。大叶狼豆柴叶: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脚癣;疥疮。
纤毛婆婆纳:
【性味归经】苦、涩,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肝炎,胆囊炎,风湿痛,荨麻疹。
杨梅树皮:
【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温,味苦辛涩,无毒。
【功用主治】治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
扶桑叶: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功用主治】治痈肿,毒疮,衄血。①《纲目》:″治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②《福建民间草药》:″解热毒,消痈肿。″③《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④《南宁市药物志》:″捣碎敷脓疮。″
食盐:
【性味归经】咸、寒、无毒;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清玲,未经吴清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耐高温烧蚀隔热层的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清肝明目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