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0226.X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马翠卿;高超;张文;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C07C59/185;C07C51/42;C12R1/01;C12R1/38;C12R1/385;C12R1/4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赵会祥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丁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完整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α-酮基丁酸(α-ketobutyric acid),又称2-羰基丁酸(2-Oxobutyric acid)、2-氧代丁酸(2-Oxobutanoic acid)、2-酮基丁酸(2-Ketobutyric acid)。α-酮基丁酸是多种有用化合物的前体,在医药、食品合成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异亮氨酸、保洛霉素及呋喃酮等《Production of 2-ketobutyric acid from 1,2-butanediol by resting cells of Rhodococcusequi IFO 3730.Biotechnol.Lett.1994,16:263-268.》。
α-酮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化学合成α-酮基丁酸可以由草酸二乙酯和丙酸乙酯混合水解进行。生物技术法包括发酵法和酶法。
Furuyoshi Setsuo等人报道利用恶臭假单胞菌催化巴豆酸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Microbial production of 2-oxobutyric acid from crotonic acid.Agric.Biol.Chem.1991,55:123-128.》。首先在N-甲基氧化吗啉存在的条件下,锇催化巴豆酸生成2,3-二羟基丁酸,此步产率约为53%。然后恶臭假单胞菌催化2,3-二羟丁酸生成α-酮基丁酸,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步摩尔转化率为47%,α-酮基丁酸产量为4.8克/升。该方法需经两步催化过程,由巴豆酸到α-酮基丁酸的总体产率仅为25%,造成了底物的浪费。
美国专利(US Patent 7144715)报道应用一株粗糙脉胞菌的ilv-3突变体,以苏氨酸为底物发酵生产α-酮基丁酸,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比,α-酮基丁酸产量可以达到8克/升,产率为90%《Production ofα-ketobutyrate.U.S.patent 7144715.》。
美国专利(US Patent 7015020)报道了一种利用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加成反应,以CO2和丙醛为底物生产α-酮基丁酸的方法。浓度为0.1毫摩尔/升的底物丙醛经反相液谱分离后,α-酮基丁酸产率为52%《Preparation of2-keto carboxylic acid from carbon dioxide.U.S.patent 7015020.》。
Nakahara Tadaatsu等人报道在以硫胺素为限制因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得到的马红球菌IF0 3730可以以1,2-丁二醇为碳源生产α-酮基丁酸《Production of2-ketobutyric acid from1,2-butanediol by resting cells of Rhodococcus equi IFO 3730.Biotechnol.Lett.1994,16:263-268.》。经过32小时培养,马红球菌IF0 3730可将20克/升的1,2-丁二醇转变成15.7克/升的α-酮基丁酸,底物摩尔转化率约为68%。
以上报道虽已实现α-酮基丁酸的生物法合成,但其产量较低,难以产业化。α-羟基丁酸仅经一步氧化反应即可生成α-酮基丁酸,是生物法生产α-酮基丁酸的极佳底物。经检索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微生物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α-酮基丁酸制备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法制备α-酮基丁酸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底物转化率高、产物浓度高、后提取简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利用含α-羟酸氧化酶的细胞转化α-羟基丁酸制备α-酮基丁酸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
(1)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的制备:选取含α-羟酸氧化酶的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常规培养,期间以2,4-二硝基苯肼(DNP)与α-酮基丁酸作用生成棕红色2,4-二硝基苯腙的方法检测细胞α-羟酸氧化酶活力,至α-羟酸氧化酶活力达到120~200单位/升时,终止发酵培养;分离并收集菌体,用pH 7.2~7.5磷酸钾缓冲液洗涤菌体2~4次,菌体重悬于去离子水中,使菌体浓度达到200克湿细胞/升,得到含α-羟酸氧化酶的完整细胞悬液,4℃储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中,α-羟酸氧化酶活单位U定义为:37℃,每分钟催化底物α-羟基丁酸钠转化生成1微摩尔α-酮基丁酸钠所需的酶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