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水壶加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0162.3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周伟;张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水壶 加热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水壶的加热控制方法,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的电子控温水壶的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水壶有两种控制温度的方式,分别是机械控温方式和电子控温方式。机械控温方式是在电水壶内安装机械式温控器,温控器内的蒸汽感应式双金属片通过蒸汽连接管检测到电水壶内的高温蒸汽后动作,并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切断加热电路,实现水开断电的功能。机械式温控器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都很困难,同时由于双金属片的灵敏度以及可靠性均不够高,经常会出现水开沸腾后仍然没有动作并切断加热电路的现象。电子控温方式是在电水壶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升高到沸点温度后,控制电路便切断加热电路,实现水开断电的功能。虽然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控温准确等优点,采用电子控温方式的电水壶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外界气压的升高导致水的沸点会相应地降低,电水壶内的水在温度还很低的时候就开始沸腾,但由于此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沸点温度值,控制电路并不会切断加热电路,这就导致电水壶内的水会一直保持沸腾状态,直到被烧干为止。这非常不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同时电水壶内没有水或水量很少的干烧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电子控温式电水壶在高海拔地区存在的水开不断电问题,现有技术已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2008年2月20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100370376C,该专利引入了水温变化率的概念,当水温达到某一个值(例如70℃)时,就开始计算水温变化率并将水温变化率与前一周期的水温变化率相比较,当水温变化率趋于平缓并最小时,就认为是电水壶内的水已沸腾并切断加热电路,实现水开断电。此专利方案虽然解决了电子控温水壶在高海拔地区水开沸腾但不断电的问题,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电水壶中的水被烧开沸腾后如果长时间未被饮用,电水壶内的开水就会冷却降温,在此情况下如果电水壶又被接通电源重新开始加热烧水(此次烧水俗称为“二次烧水”),以水温变化率来判断水是否烧开容易产生误判,例如:电水壶内的水被烧开后再冷却到80℃,此时再开始第二次通电烧水,在上述温水从80℃上升到81℃的全过程将耗时很长(具体时间根据电水壶的装水量和电源功率等因素而定),此段时间内的水温变化率将非常小而且平缓,这将导致控制电路做出误判认为水已烧开沸腾,并切断加热电路阻止进一步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电水壶加热控制方法,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电子控温式电水壶在高海拔地区存在的水开沸腾但又不断电以及“二次烧水”时容易产生误判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水壶加热控制方法,包括预热阶段A、加热升温阶段B和沸腾阶段C;
所述加热升温阶段B包括如下步骤:
B1:主控制单元驱动加热装置持续加热,并控制测温单元检测即时水温T;主控制单元将即时水温T和预设在存储单元中的起始温度T0进行比较,当T≥T0时,执行步骤B2;当T<T0时,主控制单元控制测温单元重新测温,并继续将T和T0进行比较;
B2:主控制单元控制计时单元计算水温升高一个单位值ΔT所对应的时间增量Δt,主控制单元将时间增量Δt和预设在存储单元中的极限时间增量Δt0进行比较,当Δt≥Δt0时,主控制单元判断加热升温阶段B结束,进入沸腾阶段C;当Δt<Δt0时,主控制单元控制计时单元重新计算时间增量Δt,并继续将Δt和Δt0进行比较;
所述沸腾阶段C包括如下步骤:
C1:主控制单元判断水已经沸腾,控制加热电路停止加热。
采用本加热控制方法的电水壶在烧水时,主控制单元根据水温升高一个单位值ΔT所对应的时间增量Δt是否达到预设在存储单元中的极限时间增量Δt0来判断水是否烧开沸腾,不仅能够实现水开沸腾的准确判断,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在“二次烧水”时容易产生误判的问题。
上述起始温度T0优选为80℃。
上述极限时间增量Δt0优选为20~60s。
进一步的,所述的沸腾阶段C还包括如下步骤:
C2:主控制单元控制测温单元检测水沸腾时的沸点温度Tf并保存在存储单元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升温阶段B还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封口筋斗滑车
-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唤醒功能的低功耗定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