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蚊虫诱杀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9741.6 | 申请日: | 2009-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崔延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琳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蚊虫 诱杀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蚊虫诱杀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于家庭的蚊虫诱杀装置。
二、背景技术
蚊虫本身携带细菌和病毒,会传染疾病,因此为了保持公共卫生,就需要对蚊虫进行扑杀,就需要蚊虫诱杀装置,使蚊虫诱杀装置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用品,而现有的蚊虫诱杀装置都是产生气味驱赶蚊虫,就是有吸引蚊虫而进行诱杀,但产生的气味与人体的气味区别大,诱杀效果不好。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蚊虫诱杀装置,诱杀效果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瓶体I、释放板、杀垫和瓶体II;在释放板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在释放板中凹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和通孔II,在释放板中通孔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中通孔I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宫密式孔联接,杀垫设置在释放板的上侧面上,瓶体I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联接,瓶体II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联接。
在瓶体I装入氨基酸溶液,在瓶体II装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杀垫上喷上杀虫液,打开瓶体I和瓶体II,氨基酸液体进入到凹腔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凹腔中,带动氨基酸液体气味释放出,吸引蚊虫落入到杀垫上,从而被杀死;由于在释放板中设置有凹腔、通孔I和通孔II,使氨基酸液体气味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的混合,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因此诱杀效果更好。
本发明设计了,在释放板中通孔II设置为与凹腔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发明设计了,杀垫设置为棉垫。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封盖;在释放板中凹腔的上开口部位设置有与释放板固定联接的封盖,封盖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使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释放板的下侧面,加热装置设置为液体加热板。更利于气味的释放。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瓶体I1、释放板2、封盖3、杀垫4、瓶体II 5和加热装置6;在释放板2的上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腔21,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I23和通孔II 22,在释放板2中通孔I 23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直线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通孔II 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在释放板2中凹腔21的上开口部位设置有与释放板2固定联接的封盖3,封盖3上设置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杀垫4设置在释放板2的上侧面上,加热装置6设置在释放板2的下侧面,瓶体I 1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 23联接,瓶体II 5的出口设置为与通孔II 22联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6设置为液体加热板,杀垫4设置为棉垫。
在瓶体I 1装入氨基酸溶液,在瓶体II 5装入二氧化碳气体,在杀垫4上喷上杀虫液,打开瓶体I 1和瓶体II 5,氨基酸液体进入到凹腔21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到凹腔21中,带动氨基酸液体气味释放出,吸引蚊虫落入到杀垫4上,从而被杀死。
在使用本实施时,由于设计了在释放板2中通孔II 22设置为与凹腔21的底侧面L形孔联接;使二氧化碳气体释放速度减慢,提高了使用寿命。由于设计了杀垫4设置为棉垫。降低了使用成本。由于设计了还包含有封盖3;使凹腔21成为一个封闭的空腔,使氨基酸液体气味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的混合,产生与人体更近似的气味。由于设计了还包含有加热装置6;使释放板2的温度保持与人体温度一样,更利于气味的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琳,未经张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舍饲散养猪舍
- 下一篇:一种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的创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