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8841.7 | 申请日: | 200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3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冯亚凯;郭锦棠;肖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4;A61L27/22;A61L27/18;D01D5/00;D01D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释放 一氧化氮 纳米 纤维 人工 血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由内外两层纳米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无纺 膜管结构组成,用下述方法制成:
(1)将明胶、胶原、丝素蛋白、弹性蛋白或纤维蛋白溶解在冰醋酸或者水中,制成质量浓 度为15%~30%的溶液;
(2)取步骤(1)制备的溶液20mL,加入5mL-10mL的质量浓度为0.9%~3.0%的肝素钠水 溶液,制成纺丝原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中,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静电纺丝设备中纺丝喷 嘴喷出并成形的纤维收集在收集辊上,形成纳米纤维无纺膜管;
(3)按质量比为100∶0.001-5的比例将聚氨酯和铜盐螯合物溶解于质量比为100∶25-300 的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制成聚氨酯质量分数为8%~25%的聚氨酯纺 丝原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中,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静电纺丝设备中纺丝喷嘴喷出并成形 的聚氨酯纤维在收集有纳米纤维无纺膜管的收集辊上继续收集,形成聚氨酯纤维无纺膜管; 所述铜盐螯合物为二价铜盐与含氮多齿配体反应获得;
(4)将覆盖有聚氨酯纤维无纺膜管的纳米纤维无纺膜管从所述收集辊上取下后浸泡于质量 百分浓度为1%-50%交联剂的水溶液中1~10小时或置于蒸汽中10-24小时进行处理,即制成 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二价 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或硫酸铜,所述含氮多齿配体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8,11- 四氮杂环十四烷、1,4,8,12-四氮杂环十五烷或二苯并[e,k]-2,3,8,9-四苯基-1,4,7,10-四 氮杂环十二烷-1,3,7,9-四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交联 剂为戊二醛、碳化二亚胺、京尼平、二乙烯基砜、甲醛、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己二醛、 庚二醛、辛二醛、壬二醛、癸二醛、葡萄糖、葡聚糖、氧化葡萄糖或氧化葡聚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其特征是所述聚氨 酯为CorethaneTM、Chronoflex AR、Chronoflex CL、Elast Eon、Cardiothane51(R)、Cardiomat或Avcothane。
5.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如下步骤组成:
(1)将明胶、胶原、丝素蛋白、弹性蛋白或纤维蛋白溶解在冰醋酸或者水中,制成质量浓 度为15%~30%的溶液;
(2)取步骤(1)制备的溶液20mL,加入5mL-10mL的质量浓度为0.9%~3.0%的肝素钠水 溶液,制成纺丝原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中,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静电纺丝设备中纺丝喷 嘴喷出并成形的纤维收集在收集辊上,形成纳米纤维无纺膜管;
(3)按质量比为100∶0.001-5的比例将聚氨酯和铜盐螯合物溶解于质量比为100∶25-300 的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制成聚氨酯质量分数为8%~25%的聚氨酯纺 丝原液,装入静电纺丝设备中,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将静电纺丝设备中纺丝喷嘴喷出并成形 的聚氨酯纤维在收集有纳米纤维无纺膜管的收集辊上继续收集,形成聚氨酯纤维无纺膜管; 所述铜盐螯合物为二价铜盐与含氮多齿配体反应获得;
(4)将覆盖有聚氨酯纤维无纺膜管的纳米纤维无纺膜管从所述收集辊上取下后浸泡于质量 百分浓度为1%-50%交联剂的水溶液中1~10小时或置于蒸汽中10-24小时进行处理,即制成 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催化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纤维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二价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或硫酸铜,所述含氮多齿配体为1,4,7,10-四氮杂环十 二烷、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4,8,12-四氮杂环十五烷或二苯并[e,k]-2,3,8,9-四苯 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3,7,9-四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88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