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及其滴丸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8136.7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辉;王秀宏;颜新江;刘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300410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丸机 旋转 交替 机构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及其滴丸机,属于滴丸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滴丸机是一种制药行业中使用的专用设备,一般用来滴制中药药丸。在现有的滴丸机中,对滴丸的收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采用筛子接住油丸混合物并对其进行过滤和油丸分离;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两层抽屉式筛网,交替接住油丸混合物并对其进行过滤和油丸分离;第三种方式是采用转盘式自动旋转的筛网,在不同分度位置接住油丸混合物并进行过滤和油丸分离。采用上述的三种滴丸收集方式,最后都是由人工利用铲子将滴丸铲起收集,并进行后续的处理工艺。采用上述的三种滴丸收集方式进行滴丸收集工艺操作,所采用的收集机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不增加多余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半自动的控制方式对药丸进行收集,收集迅速效率高,使用快捷、方便且易于清洗清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包括出油管和设置在出油管管口下方的筛筐,所述的筛筐为多层,可装卸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架一端固定在旋转轴上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为了便于装卸,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定位凹槽,筛筐的侧边从定位凹槽沿垂直方向嵌入或提起,使筛筐可装卸安装在支撑架上。
为了有效控制油丸混合物的流量,所述的出油管管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柱,调节柱穿过出油管管壁,与设置在出油管外壁上的固定座螺纹连接并沿螺纹方向旋入或旋出,调节柱的顶端固定有调节手轮,调节柱的末端为倒锥柱,倒锥柱的顶端设置在出油管内,底面伸出出油管,倒锥柱的底面直径大于出油管的管口直径,倒锥柱的锥面与出油管的管壁之间留有间隙。
根据需要,所述的每层筛筐的高度为40~100mm,直径为φ200~240mm。
为了防止滴丸遗漏,所述的设置在下层的筛筐面积可以大于上层筛筐的面积。
为了节省机构空间,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所述的出油管弯曲呈鹅颈形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滴丸机,包括机架、滴制装置、冷凝装置、收集装置和控制装置,滴制装置、冷凝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收集装置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所述的旋转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出油管与冷凝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的筛筐的尺寸与收集装置的内腔大小对应设置;料液从滴制装置中滴制下落,在冷凝装置中冷凝成丸,通过收集装置中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收集并进行油丸分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不增加多余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半自动的控制方式对油丸进行收集,收集迅速效率高,使用快捷、方便且易于清洗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滴丸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滴丸机的旋转交替收丸机构,包括出油管1和设置在出油管1管口11下方的筛筐2。所述的筛筐2为多层,可装卸安装在支撑架21上,所述的支撑架21一端固定在旋转轴6上并以旋转轴6为中心旋转。为了便于装卸,所述的支撑架21上设有定位凹槽(图中未示出),筛筐2的侧边从定位凹槽沿垂直方向嵌入或提起,使筛筐2可装卸安装在支撑架21上。
为了有效控制油丸混合物的流量,所述的出油管管口11设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的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柱5,调节柱5穿过出油管1的管壁,与设置在出油管1外壁上的固定座3螺纹连接,调节柱5可以沿固定座3内的螺纹方向旋入或旋出,调节柱5的顶端固定有调节手轮4,调节柱5的末端为倒锥柱,倒锥柱的顶端设置在出油管1内,底面伸出出油管1,倒锥柱的底面直径大于出油管1的管口11直径,倒锥柱的锥面与出油管1的管壁之间留有间隙12。通过调整调节柱5末端的上下位置,即可以实现与出油管口11间间隙的调整12,从而调整流量大小。倒锥柱的底面中心设有螺母,将倒锥柱和调节柱5连接起来。
为了防止上、下层筛筐2之间在收丸的过程中发生干涉,根据需要,所述的每层筛筐2的高度为40~100mm。为了便于对油丸混合物的接收,所述的每层筛筐2的直径为φ200~240mm。为了防止上层筛筐的油丸遗漏,所述的设置在下层的筛筐2的面积可以大于上层筛筐2的面积。为了节省机构空间,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所述的出油管1弯曲呈鹅颈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8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