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铝液侵润的高铝可塑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7630.1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石会营;王战民;张三华;胡芳军;曹喜营;李红霞;顾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铝液侵润 可塑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抗铝液侵润的高铝可塑料及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铝熔炼炉内铝液和铝合金化的温度只有700-900℃,但铝及其铝合金中的 镁、硅与锌等活泼性很高,很易与耐火材料中的一些元素反应而受到耐火材料 污染。因此要求铝液接触的耐火材料应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能。金属铝及铝合 金不仅化学活性高,而且其熔液的流动性极好,铝熔液在750℃时的粘度仅为 0.104Pa·s,与20℃时水的粘度(0.1Pa·s)相当接近,这就使其易向炉衬内部渗透。 因此要求铝液接触的耐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铝液润湿性。
可塑料由于其施工方便和良好的使用性能,被用于铝熔炼炉的流铝口,烧 嘴周围、测温孔部位和熔池部分。目前的硅酸铝质耐火可塑料由于含有较多的 铁、钛等杂质,容易与铝液侵润,导致污染铝液、粘渣爬渣、耐火材料开裂渗 铝等。日本专利申请昭63-156079公开了一种可塑料成份,是由1~8wt%的无水 焦磷酸钠、1~10wt%的膨润土、5~10wt%水与耐火材料组成的高铝可塑料。中国 专利CN1119174公开的磷酸盐结合高铝可塑料,组成为(wt%):钠基膨润土 5~10%,蓝晶石5%,其余为高铝主原料,高铝主原料的粒度组成为:3~1mm 占37~45%,1~0.088mm占10~25%,<0.088mm占38~45%,外加:磷酸二氢 铝4~9%,柠檬酸和草酸2~3%,草酸为0.5~1.5%,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0.2~0.4%。但以上专利技术均未能解决可塑料与铝液的润湿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铝液侵润的高铝可塑 料及制备方法,该高铝可塑料与铝液不润湿,保存期长,施工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铝液侵润的高铝可塑料,所采用的原料与质量百分比如下:酸洗后 粒度为5-0.088mm的高铝颗粒料50~60wt%,酸洗后粒度小于0.088mm高铝细 粉15~30wt%,水曲柳粘土3~8%,钠基膨润土3~9%,活性α-氧化铝微粉 2~11%,硅石粉3~5%,采用BaSO4和Na3AlF6复合作为抗铝液润湿剂,其加入 量为1~6%;并外加浓度为75%的磷酸溶液和草酸,其中磷酸溶液的加入量为原 料总重量的8~12%,草酸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2%;所述高铝颗粒料和 高铝细粉,为Al2O3含量大于70%的矾土、电熔棕刚玉、电熔白刚玉、电熔致密 刚玉、板状刚玉、莫来石中的一种。
所述抗铝液润湿剂中BaSO4∶Na3AlF6的重量比为4∶1,粒度均为小于等于 0.088mm。
一种抗铝液侵润的高铝可塑料的制备方法,先将抗铝液润湿剂和高铝细粉 按权利1所述的质量百分比在振动磨中共磨20~30分钟,使得抗铝液润湿剂和 高铝细粉预先充分均化;将均化粉按抗铝液润湿剂和高铝细粉在高铝可塑料中 共占的比例和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待用;共磨设备可以是振动磨或球磨机;将高 铝颗粒料混匀,加入总重量7wt%的75%磷酸溶液,搅拌均匀,使磷酸溶液搅拌 均匀,密封包装困料24~48小时,使磷酸和材料中的铁和氧化铁等杂质反应; 然后把困好的料加入轮辗机,再加入抗铝液润湿剂与高铝细粉的均化粉、其它 组分和草酸,使其均匀地包裹在颗粒表面,加入剩余的磷酸溶液和水,搅拌均 匀后用真空炼泥机,炼泥后挤成所需要的形状,密封包装即可;所述的其它组 分包括水曲柳粘土、钠基膨润土、活性α-氧化铝微粉和硅石粉。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原料的组成如下:
水曲柳粘土:Al2O3含量约为33%,SiO2含量约为53%,产地吉林,具有高 可塑性和高干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