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7515.4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明平美;姜无疾;李伟;吕印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00 | 分类号: | C25D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磁场 驱动 对流 效应 微细 电铸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首先把阳极与阴极芯模放置在电铸槽内,之后向电铸槽内加电铸液、阴阳极接通电源,当芯模上电铸层达到规定厚度之后断电,停止供液和电铸,取出芯模脱模去胶,其特征在于:电铸过程中,芯模外叠加有与阴阳极间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于芯模的磁场为稳恒磁场或变化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电铸槽内加电铸液的喷嘴出液速度不小于2mm/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其特征在于:阳极和芯模正对水平放置在电铸槽内,阳极在上,芯模在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其特征在于:阳极和芯模之间相距3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磁场力驱动对流效应的微细电铸方法,其特征在于:电铸槽内电铸液的液面高过阳极3~5cm。
7.实施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方法所需要的装置,包括电铸系统、电铸液温度控制系统和电铸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电铸系统内的芯模外侧设有磁场发生器(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器(5)是永磁体或者超导磁体发生器或者脉冲强磁体发生器或者复合磁体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5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疏水性的硅表面陷光结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检测白血病易感性的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