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7481.9 | 申请日: | 2009-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白云;魏书敏;段全德;周江涛;王志;刘党辉;肖红玉;聂月平;张庆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1/56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10 kv 柱上刀闸 故障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缆线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缆线路及电 缆架空混合配电线路数量及长度不断增加,沿用原有配电安装检修工艺,运行 操作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电缆与架空线路之间的连接装置-10于伏柱 上刀闸出现的问题极其突出。在检修时,检修人员只能在刀闸与电缆的连接部 位做地线,因柱上刀闸与带电体距离仅有大约200mm,不能保证检修人员在做安 全措施时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700mm,此安全距离为电力系统《安规》中的安 全距离,因此极易导致人身触电或线路接地故障,危及检修人员人身安全;运 行时,由于刀闸引线安装工艺不合理,刀闸支柱瓷体受力大,经常发生瓷体断 裂故障,如图1中所示,原因是由于电缆主体与刀闸瓷体连接处呈90°夹角, 电缆的自重力与刀闸瓷体连接处形成一长约600mm的力臂L,导致刀闸瓷体长 期承受一个较大的扭矩,而且,随着城市电网负荷的增加,电缆线径不断加大, 瓷体所承受的扭矩也不断增加,因此瓷体断裂故障呈上升趋势。上述原因不仅 安全隐患突出,还造成供电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 方法,其通过改进柱上刀闸与电缆之间的连接工艺,改善刀闸受力状况,消除 了电缆与刀闸连接呈90度夹角,消除了运行中刀闸易断裂的故障隐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方法,其在刀闸动触头下部加装一连接 铜排,并将刀闸动、静触头上部的连接板长度加长或增设一连板,连接板加长 部或连板与连接铜排之间安装一绝缘支柱,用于固定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 的端部向下呈90°延伸一平板,电缆连接在平板上,延长电缆接头与刀闸动、 静触头之间的距离。
一种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刀闸,其动触头下部通过螺栓紧固一连 接铜排,动、静触头上部的连接板一端水平延伸,连接板的延伸板上开有孔, 连接铜排相应位置处也设有孔,上述两孔之间安装一绝缘支柱;所述连接铜排 的端部向下呈90°延伸一用于连接电缆的平板。
所述的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刀闸,其动、静触头上部的连接板一 端也可通过螺栓连接一连板。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发明所述的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方法,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新颖,不仅使检修人员在做安全措施时与带电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700mm, 确保人身安全,又改善了刀闸受力状况,杜绝刀闸瓷体断裂故障,还能在部分 线路停电检修时减少停送电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配电运行、检修人 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10千伏柱上刀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2-动触头;3-静触头;4-绝缘支柱;5-连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降低10KV柱上刀闸故障率的刀闸,其动触 头2下部通过螺栓紧固一连接铜排5,动触头2、静触头3上部的连接板一端水 平延伸,连接板的延伸板上开有孔,连接铜排相应位置处也设有孔,上述两孔 之间安装一绝缘支柱4;所述连接铜排5的端部向下呈90°延伸一用于连接电 缆的平板。
上述的动、静触头上部的连接板一端也可通过螺栓连接一连板,以实现加 长连接板的目的。
连接铜排长的长度L1约为500mm,连接铜排的平板上设有孔,电缆接头 通过螺栓连接在平板上,消除了电缆与刀闸连接处的90°夹角,改善了刀闸受 力状况,使检修人员在做安全措施时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
- 下一篇:可防止最内、最外层起褶的丝线卷绕装置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