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6063.8 | 申请日: | 200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井泽浩一;荒川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7K13/30 | 分类号: | A47K13/30;H05B6/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便座进行加热的功能的便座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具有对便座进行加热的功能的便座装置,有在便座内面配 设有软线加热器(cord heater)以一直对便座进行加热的类型,还有在便 座内面配设卤素加热器(halogen heater)等大功率的加热器以仅在便座使 用时瞬时对其进行加热的类型等。
上述使用软线加热器的便座装置,使用大约50W左右的加热器而将便 座一直保持在预定的温度,所以需要一直进行功率供给,存在消耗无谓的 功率这样的问题。
另外,上述使用卤素加热器的便座装置,使用大约1000W左右的加热 器,因此能够在使用便座时瞬时对其进行加热,仅在便座使用时进行功率 供给即可,能够降低功率消耗量,但存在必须瞬时使用大功率这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便座装置,已知在便座中的使用者臀部所接触的 范围设置发热体,对该发热体使用感应加热线圈来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便 座,上述发热体由铁、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在便座主体的上表面设置具有铝箔的表面层,并且使用 感应加热线圈对该表面层进行感应加热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该加热便座,具有用于检测便座主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基于该温度传 感器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对感应加热线圈的通电。由于所述铝箔薄,相应地 热容量就小,所以与使用上述软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 抑制供给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功率。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3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8859号公报
就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而言,为了将上述便座升温至预定温度需 要花费时间,相应地供给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功率也需要较多。
而且,上述的便座主体,通常包含热传导率比较低的合成树脂材料。 但是,就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便座主体 的内侧,所以难以检测出使用者臀部所接触的便座主体表面层的正确温度。
另外,如果该温度检测未能正确地进行,则不能进行正确的温度控制。 所以使用者在坐于(使用)便座主体时可能会感到冰凉感或者会低温烫伤。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加热便座中使用感应加热线圈,而且在与使用 者直接接触的便座主体表面层配设有金属,所以必须可靠地防止在便座主 体处发生触电。
于是,为了进行正确的温度检测、或者可靠地防止触电,考虑在便座 主体的表面设置上述温度传感器或者用于电接地的地线。
但是,如果在便座主体的上表面设置这些传感器、地线等部件,则不 仅会有损便座主体的外观,而且该上表面的各部件的凹凸也会有损使用者 着座时的使用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座装置,该 便座装置的便座所具有的发热体的热容量小、使便座升温至预定温度所需 的时间能够进一步缩短、能够更加省电。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害便座主体的外观且不损害着座 时的使用感的便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于便 座主体的着座部的金属薄膜和对上述金属薄膜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 圈。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便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 置于便座主体的着座部的表面侧以及内面侧的金属薄膜、和对上述金属薄 膜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上述便座主体的着座部设置被感应加热的金属薄 膜,能使得发热体为膜状且薄,能够减小其热容量。因此,能够在短时间 内将上述便座升温至预定温度,相应地能够抑制供给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功 率,能够实现省电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线圈对金属薄膜进行感应加热,在 着座部内面侧对于该内面侧的金属薄膜设置传感器、地线等的部件,由此 能够以不露出的方式设置这些部件。因此,不会损害着座部的表面(外表 面)的外观,能够得到使用者坐于着座部时不会感到不舒服的便座主体的 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座沿图2中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便座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便座表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便座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60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