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器及冷却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5843.0 | 申请日: | 2009-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9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真纯;青木亨匡;角田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D1/03 | 分类号: | F28D1/03;H05K7/20;G06F1/2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冷却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文所讨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冷却单元。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内包括有被配置为使用液体冷却剂冷却电子组件的单元。这 样的单元包括具有散热器的部分,其中散热器用来从冷却剂散热。例如,在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公开号10-185466、2007-170718和2007-192429中就公开 了这样的单元。
一些散热器包括管和罐,其中所述管允许液体冷却剂或其内部的冷却剂 通过,所述罐连接至所述管的两端。但是,当在致密的电子装置中应用含有 如上文所述的散热器的单元时,所述单元可能会由于散热器的罐的尺寸而难 以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厚度减小的散热器、冷却单元、 冷却系统和电子装置。
根据实施例,一种散热器,其利用在所述散热器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来 散热,该散热器包括:包含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平板部的板,连接所述平板 部的弯曲件,配置在所述两个平板部和所述弯曲件内以允许所述液体冷却剂 从第一开口流向第二开口的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所述两 个平板部的每个端部,所述两个平板部彼此相对,所述板包括位于其外的多 个散热片;输入管,所述输入管具有沿其纵向方向形成的开口,使得所述第 一开口和一端部开口适用于允许所述液体冷却剂在所述通道中流动;以及输 出管,所述输出管具有沿其纵向方向形成的开口,使得所述第二开口和一端 部开口适用于允许所述液体冷却剂流出所述通道,所述输出管被布置为与所 述输入管平行,其中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的每个纵向方向都与所述两个 平板部的每个表面的至少之一平行。
本发明提供了厚度减小的散热器、冷却单元、冷却系统和电子装置。散 热器的可靠性由于连接点的数目的减少而被改善。组件的数目也得以减少, 这样制造成本被降低了。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以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元件及其组合的方式 来实现和达到。
需要理解的是,根据权利要求,上文的概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均是 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笔记本电脑的解释性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封套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4A是散热器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管的剖视图,而图4B是散热器的 透视图;以及
图5是介于泵与封套之间的连接部的周围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
笔记本个人电脑将作为电子装置的实例而被描述。图1A至图1C是笔记 本个人电脑的解释性的视图。该笔记本个人电脑包括显示部2和主体部3, 所述显示部2和主体部3相互连接以使其可开合。显示部2包括液晶显示器 4。主体部3包括键盘5。主体部3包括各种内置的电子组件。图1B和图1C 是从底部看笔记本个人电脑1的透视图,图1C示出去除了主体3的底盖的 组件的安排。如图1C所示,主体3包括内置的冷却单元8。冷却单元8冷 却笔记本个人电脑1中的电子组件。图2是带有印刷电路板50的冷却单元8 的透视图。冷却单元8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包括冷却封套10、泵20、 散热器30和冷却风扇40。
冷却封套(下文称为“封套”)10允许液体冷却剂流过其内部。封套 10包括箱体11a和盖子11b。箱体11a和盖子11b对应于箱罩(casing)。 箱体11a和盖子11b由诸如铜或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形成。封套10具有平 板形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50上的封套10得以邻接至诸如中央处理器 (CPU)70b等电子组件,该CPU以点线示出。因此,电子组件的热量被传送 给在封套10中流动的液体冷却剂。
泵20允许介于封套10与散热器30之间的液体冷却剂的循环。泵20是 由马达驱动的泵。泵20与封套10通过橡胶管60而彼此连通。橡胶管60被 配置为防止液体冷却剂泄露。橡胶管60被金属带固定。泵20具有平板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