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封及旋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5175.1 | 申请日: | 200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芳贺卓;志津庆刚;田村光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08年12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 2008-32981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援用在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油封及具有该油封的旋转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工业设备、运输机械等中例如大多使用将齿轮传递机构 等的变速机构等容纳在外壳的构造的变速器。在这种变速器中一般用于润 滑变速机构的润滑剂封装于外壳内。为了密封润滑剂使用油封。例如,在 专利文献1所述的减速器中也为了密封润滑剂而使用油封。油封具备金属 环和支承于其的唇部。油封在外壳和与输出轴成为一体的套筒之间,通过 在油封的外周面构成的嵌合部支承于外壳而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3039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填埋外壳和作为旋转体的输出轴之间径 向的大的间隔,将刚性部件的套筒安装在输出轴,并缩小输出轴的套筒和 外壳之间径向的大的间隔。因此,在采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的减速 器中,减速器仅变重与所附加的刚性部件即套筒相应的量,同时具有部件 件数增加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这种观点出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坏润滑剂的密封功 能,即使在密封的2部件之间在径向存在大的间隔,也可尽量防止重量及 部件件数的增加的油封及具有该油封的旋转装置。
本发明的油封具有金属环和支承于该金属环的唇部,并设置了能够在 该唇部与金属环之间蓄存润滑剂的润滑脂蓄存部,在该油封中,通过具备 上述金属环的端部沿径向延伸而成的延伸部,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基于即使在密封的2部件之间沿径向存在大的间隔时,也不导 致重量或部件件数的增加,并防止油封的嵌合部中的润滑剂的泄漏的新的 构思,使油封承担以往为了缩小该径向的大的间隔而设置的刚性部件的功 能,并构成为一体零件。
即,本发明通过油封具备沿径向延伸金属环的端部而成的延伸部,在 密封的2部件之间不多余地设置作为刚性部件的套筒等也能够密封该2部 件之间。即,可以尽量减少部件件数的增加。同时与使用刚性部件的情况 相比,能够减轻组装油封的部件(旋转装置)。
而且,在延伸部的内周侧具备唇部的结构时,可以比以往缩小唇部的 内径,所以在基于唇部的抵接面的圆周速度慢,可减少动力传递损耗或磨 耗等。
而且,延伸部通过在轴向定位组装油封的部件(旋转装置)的一部分, 不需要为此的定位用的部件,可进一步防止部件件数的增加,并且进一步 促进轻量化。
发明效果
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旋转装置,不损坏润滑剂的密封功能,即使密封 的2部件之间在径向存在大的间隔,也可尽量防止重量及部件件数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封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 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中:100、200B-变速器,102、202-空心轴,104、204-开口部,106、 206-偏心体,108、110、130、132、208、210、230、232-轴承,112、114、 212、214-外齿部件,112A、114A、212A、214A-内销孔,116、216-内齿 部件,118、218-内辊,120、220-内销,122、222-轮架体,124、224-支承 体,126、226-中盖,128、228-后盖,134、136、150、234、236、250-油 封,138、238-螺栓,140、142、240、242-O形圈,152、252-唇部,152A- 防尘唇部(ダストリツプ部),152B-密封唇部,152BB-前端部分,152C- 周槽(周溝),152D-弹簧,154、254-润滑脂蓄存部,156、256-金属环,156A- 平行部,156B-弯曲部,156C-紧固部,158、258-延伸部,160、260-折弯部, 200-齿轮传动马达,200A-马达,259-绝缘体,262-马达外壳,264-定子, 264A-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5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