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道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置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24618.5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胥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强;胥武剑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N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道内 近距离 放射 治疗 置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粒子支架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道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置入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腔内近距离放疗成为缓解晚期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造成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腔内放疗方式主要有以192铱为放射源的后装放疗系统和放射性粒子支架系统。两者均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前者价格昂贵,需复杂的定位及计算机系统,需在专门的高度屏蔽房间中进行;而后者粒子安装繁琐,放射剂量调节困难,支架置入需导丝引导,步骤复杂,且定位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道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置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射粒子安装繁琐、放射剂量调节困难,支架置入步骤复杂,且定位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道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置入系统,包括气道内固定部、粒子携带部及推送器,所述的粒子携带部为中空柱子结构,其顶端封闭,另一端为内螺口,所述的推送器由手持部、外鞘、推送杆组成,其中推送杆前端有螺丝,与粒子携带部的内螺口配合,所述的气道内固定部为金属丝编织成的豆荚形状支架,并通过金属丝固定于粒子携带部两端。
所述的粒子携带部与金属丝的材质均为镍钛合金。
操作时,将推送杆插入外鞘中,然后将气道内固定部旋紧在推送杆的螺丝上,回抽推送杆至气道内固定部刚好折叠收纳入外鞘中。将上述准备好的整套系统沿气管镜的工作孔道在气管镜直视下送至气道病变部位,将推送杆前推使气道内固定部从外鞘中脱出并在病变部位扩张。可通过上下拉动推送杆在直视下调整支架位置。满意后,旋松推送杆和气道内固定部的结合,将推送杆连同外鞘沿气管镜工作孔道退出。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可方便调节放疗剂量,且125碘价格相对便宜;二、由于编织支架的金属丝少且直径小,整个系统可完全折叠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的工作孔道在直视下置入。这样,既避免了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术者精确调整支架位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粒子携带部和气道内固定部配合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推送器结构图。
其中:1-粒子携带部,2-气道内固定部,3-推送器,4-放射性粒子,5-手持部,6-外鞘,7-推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以镍钛合金为材料,由气道内固定部2,粒子携带部1及推送器3组成。其中,气道内固定部2为由8根直径0.5mm的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的豆荚样支架,其长度为4-6cm(视患者具体情况调节)。粒子携带部1为与气道内固定部2等长,外径1.2mm的镍钛合金制成的中空柱子,壁厚0.1mm,其顶端封闭,另一端为内螺口,放射性粒子4从内螺口一端置入。气道内固定部2通过镍钛合金丝固定于粒子携带部1两端。推送器3由手持部5、外鞘6、推送杆7组成,直径为2.5mm。其中推送杆7前端呈螺丝状,直径8mm,可与粒子携带部1的内螺口旋合。
使用时,根据患者肿瘤大小计算所需的放射剂量,并将相应剂量的标准规格125I(125碘)放射性性粒子4放入柱子中,旋紧螺口(可通过放置相同规格塑料粒子调整放射性粒子在粒子携带部1中的位置)。在推送器3前端与粒子携带部1螺口旋紧后,将整个置入系统收纳至推送器3的外鞘6中,然后通过可弯曲纤维支气管镜工作孔道送至病变位置并在直视下释放并调整位置。对于大气道肿瘤,可先放入常规金属支架以保证气道开放然后在支架内置入本放疗支架进行腔内放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强;胥武剑,未经李强;胥武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6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