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油箱分解模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4000.9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川;李继红;蔡绍培;雷青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0 | 分类号: | B22C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分解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特别适用于飞机整体软油箱分解模的制造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软油箱是在油箱模具外表由橡胶铺层硫化而成的一个弹性袋体,由于飞机软油箱是一个整体,开口或工艺开口很小,铺贴橡胶的油箱模具最终要从整体开口处取出,因此制造软油箱的模具通常都是可以分解的,称为软油箱分解模。软油箱分解模是油箱制作的关键部件。通常油箱分解模是由很多小模块组成,各分块之间用活动连接件连接起来,最后组合成一个整体模具。
长期以来,油箱分解模的制造是按内型模胎外形敲修出各小模块的蒙皮外形,内型模胎开槽敲修出分解模的连接型材。传统的分解模内型模胎为整体木模胎,木模胎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变形非常大。由于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将木模胎改为金属数控模胎,效果非常好,精度完全能保证。但是由于模胎需要开出敲修分解模型材的槽口,由于槽口宽度限制,这些槽口非常难加工,容易打刀,制造成本很大;同时,由于是全内型模胎,只能用样板检验组合后的分解模,检验准确度不高。
在工装设计过程中,制造成本是很大的一个考虑因素,所以需要新的油箱分解模的制造工艺方法来既能解决成本问题,同时又能保证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软油箱分解模制造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需较大的降低制造成本,又不影响分解模的制造过程,还必须保证分解模的最终制造精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飞机软油箱分解模制造方法,该分解模由若干模具组件组合而成,每个模具组件包括外形蒙皮和与外形蒙皮周边等曲度的连接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软油箱的理论外形结构特点,将软油箱的理论外形划分成若干个分块区域,每个分块区域将对应一块分解模模具组件的外形蒙皮形状及相应的连接型材;
2)根据软油箱的理论外形通过样板浇砂或铸件数控型面制造出软油箱各侧面的外型模胎和油箱棱角边缘以及皱褶处的局部内型模胎;
3)根据软油箱的理论外形的分块区域在外型模胎的内侧投影划出对应分块区域边缘线;
4)根据软油箱的理论外形的分块区域在内型模胎的外侧投影划出对应分块区域边缘线;
5)依据上述3)、4)所述的外形模胎和内型模胎分别敲修出对应区域分解模模具组件的外形蒙皮和连接型材;
6)将外形蒙皮和连接型材连接成单个的油箱模具组件,再将油箱模具组件组合成整个分解模。
7)最后依据3)所述的外形模胎对整个分解模的外形进行检验和矫形。
上述的油箱分解模制造方法避免了在模胎上开出分解模敲修时的小径深槽,同时又能完全实现制造分解模的功能,还能实现对分解模精度的自行检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分解模基本结构。
图2是分解模分块内部基本连接形式。
图3是传统分解模制造所用模胎结构。
图4是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外形模胎(仅示意一半,对称件未示)。
图5是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棱角边缘以及皱褶处局部内型模胎。
图1到图5中:1、模具组件;2、编号;3、棱角边缘以及皱褶处;4、分块线;5、外蒙皮;6、连接型材;7、活动连接件;8、传统结构内模胎;9、槽口;10、外形模胎;11、内型模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3,为制造软油箱分解模的传统结构内模胎8,其上设有敲修型材的槽口9。
参见图1,为软油箱分解模的结构示意,油箱分解模是由若干模具组件1组合而成,每个模具组件都具有编号2,该编号是唯一的,以便组装分解模时,确定每个模具组件的相对位置。每个模具组件由外蒙皮5和连接型材6组成。组装分解模时,相邻模具组件之间的连接型材6通过活动连接件7固定,模具组件的外蒙皮连接成油箱的成形状,连接型材构成内支撑框架。如图2所示,该分解模在软油箱制造结束后可以拆分成独立的模具组件和活动连接件,并从软油箱的工艺口或出口中取出。
通常实施中根据软油箱的理论外形结构特点,将软油箱的理论外形划分成若干个分块区域,每个分块区域将对应一块分解模模具组件的外形蒙皮形状及相应的连接型材;该分块区域的大小,通常要以能从软油箱的工艺口或出口中取出为原则,同时考虑分块区域的连续性和制造工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4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导液管的夹紧适配器
- 下一篇:具有修饰的效应器功能的FC受体结合型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