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谐模块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23859.8 申请日: 2009-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1753920A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发明(设计)人: 佐野英一;中岛朋纪 申请(专利权)人: 索尼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4N5/50 分类号: H04N5/50;H04N5/44
代理公司: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陈桂香;武玉琴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调谐 模块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11月2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8-303000和2009年9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213485相关的主题,在此将这两个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接收到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下变频(downconvert)成较低频率的中频信号的调谐模块。 

背景技术

图1是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般调谐模块100的结构的图。调谐模块100接收例如地面电视广播。现有技术中的调谐模块100具有电路101和电路102,电路101包含手动调节的空心线圈和外部RF放大器,电路102包含用于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的外部谐振器。现有技术的调谐模块100还具有电路103和电路104,电路103包含外部晶体基准信号源(external crystal reference signal source),电路104包含用于中间频率(intermediate frequency,IF)信号(以下称为中频信号)的表面声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滤波器。现有技术的调谐模块100包含大约300个部件并具有例如100mm宽、50mm长和14mm厚的大型结构。 

图2是图示了现有技术的调谐模块10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天线501A处接收到的RF信号通过输入端子501被输入到调谐电路502。响应于用户的频道选择,调谐电路502降低该RF信号中所需频道的频带外的信号电平并对所选频率的频道(以下称为所选频道)进行设定。由调谐电路502设定的所选频道的RF信号被高频放大电路503放大。混频电路504 把由高频放大电路503供给的上述信号和由本振电路505振荡出的本振信号505混合从而进行频率变换,并输出中频信号。 

现有技术的一般模拟电视机的调谐模块中的视频中频是58.75MHz,并且图像频率是比所期望信号的频率高117.5MHz的频率。因此,该图像信号能够被调谐电路502中所包含的无源器件的滤波器充分地衰减。 

近来,超薄电视机等已经广泛使用,并且目前需要减小作为这种电视机中最重要元件之一的调谐模块的尺寸和厚度。现今的许多电视机都装配有多个调谐模块以支持诸如录制功能和多屏显示等多种功能,因而更加需要小型化的调谐模块。 

因此,最近已经采用了包含硅集成电路(IC)的调谐模块来代替现有技术的具有许多元件的调谐模块,在该硅IC中,RF电路被集成在诸如Si或者SiGe等半导体上。包含了集成有现有技术调谐模块的模拟元件的硅IC的调谐模块具有远少于现有技术调谐模块的元件数,因而被小型化。例如,图3中的硅调谐模块110具有硅IC,在该硅IC中,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晶体管的RF电路被集成在半导体上。因此,硅调谐模块110包含75个以下的元件并具有远小于调谐模块100的电路结构(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PCT申请的译文)No.2008-521359)。 

许多包含硅IC的调谐模块具有low-IF(低中频)结构,这适于小型化电路。在这种结构中,输入的RF信号被变换成较低频率的中频信号(lowfrequency intermediate signal,low-IF)。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来自与所选频道邻近的频道的干扰波的图像信号的频率(图像频率)比较地接近于作为所期望信号的所选频道的RF信号的频率。因此,难以利用无源器件的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来完全阻断具有该图像频率的信号。 

目前实际使用的是通过使振幅和相位反相从而除去干扰波来消除该干扰波的滤波器,但是难以完全阻断高电平的干扰波,因而在电视广播的图像中可能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期望在采用low-IF结构的调谐模块中也能抑制接收干扰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8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