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铃对讲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3754.2 | 申请日: | 2009-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铃 对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楼宇对讲系统,特别是指一种采用无线电话和无线门铃的对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楼宇技术和安防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居民小区都安装有门铃对讲系统,通过在小区门口(或一栋别墅的门外)安装门口机,各户居民家中安装室内机,访客欲进入小区时,必须通过门口机的对讲门铃拨通要访问的住户对应的号码,由该住户通过室内机的对讲装置进行通话,确认无误后,利用门控装置打开门锁,允许访客进入,这种对讲系统可有效防止陌生人随意进入小区,提高小区内住户的安全性。
目前所使用的门铃对讲系统,其中的门口机和室内机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通信,二者都是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工作,特别是室内机在安装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安装预先布线,用户无法自行安装升级;另外,室内机在安装后,即被固定在室内门口的墙壁上或其它位置,无法随意移动,用户在响应门铃时,必须到达室内机的固定位置进行对讲和开锁的动作,在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当用户的房间较大时,为了方便应答,可通过增加几台室内机的方式,然而这样又会增加室内机的数量,并需另外布线,从而增加使用成本,且在房间内布线容易造成房间的凌乱,实非首选。
再者,为了方便用户应答,将楼宇对讲系统与家用电话系统做在一起,使用电话应答门铃,此种方式虽然可以达到方便应答的目的,然而由于楼宇对讲系统与固定电话的布线路径不同,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使用切换器,将固定电话在应答门铃和应答电话之间进行功能切换,增加装置体积和成本,且在使用上也较为不便。
有鉴于上述分析,本发明人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门铃对讲系统的缺陷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铃对讲系统,其采用无绳电话信号进行门口机与室内机的通讯,降低布线成本,安装和应答均非常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门铃对讲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门外的门口机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所述门口机包括基带芯片、无线发射/接收模块、门铃按键、喇叭和麦克风,基带芯片在门铃按键的触发下控制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与室内机建立通信,二者以无绳电话信号进行传输,将麦克风输入的音频信号发送至室内机,并将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送到喇叭播放;所述室内机为无线电话子母机,包含一个无线电话主机和多个无线电话子机。
上述门口机中的基带芯片还连接有控制门禁开锁的开锁控制端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改进:
(1)门口机和室内机采用无绳电话信号进行传输,改变现有结构中采用射频传输的方式,门口机相当于无线电话子母机中的一台子机,采用现有的电话线路即可实现通话,无需另外铺设楼宇对讲的电缆,安装方便快捷,节省布线成本;
(2)门口机和室内机之间采用无绳电话信号传输,其是一种窄带信号,抗干扰性强,保密性能佳;
(3)室内机采用多个无线电话子机,可分别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当有门铃信号进入时,用户可使用就近的子机应答,方便用户在不同楼层和不同房间使用,而不需特意跑到门口,且在通话过程中可携带子机随意移动,不必固定在某个位置,使用上非常方便;
(4)由于门口机与室内机的通信也是依靠无绳电话信号,因此无线电话主机无需另外安装切换器,无线电话子机可同时连通门口机应答和电话应答,降低系统成本;
(5)当无线电话子机的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只需另外购买相同规格的无线电话子机,摆放在所需位置即可,无需另外布线连接,且无线电话子机的成本较室内机低,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容易扩展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通信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门铃对讲系统,包括门口机1和室内机,且室内机包括无线电话主机2和无线电话子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SyncML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新型窄带二次陷波器





